宝书网

147 江山初定(3)

1个月前 作者:慢慢来吧

坤宁宫小书房里,请示过老公的顾辞拉来艺青单聊,她不是财经专业,提出概念,只能靠现有的商业精英来完善,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查缺补漏。

已经开始读奏折的阿圣争取到了一个旁听席位。

“阿青,我想办个皇家银楼。”

“可是为了汇兑方便?”

现在的银楼是从生产和交易金银首饰器皿的店铺发展起来的,后来成为可专门存放银两和异地小额汇兑的私办钱庄。自从皇家贸易公司成立后,内部一直有个专门的通汇科处理异地汇兑和运送金银等事宜,运营数年已有经验,现在单独成立一个公司,等于对皇家公司之外的合作商家开放,也是应有之意。

“汇兑只是一小部分,能做到‘汇通天下’即可,主要为了放贷存取方便,同时吸纳金银储备,为发行宝钞做准备。”

“宝钞?新的汇票?”

“没那么严格,小额不记名,可以当成银角子一样,平时用来买卖东西。”汇票跟现代支票差不多,每个钱庄、银楼都有固定格式,金额不定,背书、签章一应俱全,才能实现异地汇兑,和货币的方便好用完全不同。以目前库存白银来看,做到汇通天下并不难,何况等伊比利亚等国开采南美洲金银矿之后,会有更多白银涌入。

艺青踌躇一下,‘宝钞’一听就让人联想到唐时的飞钱和类似盐引一样的代币之物,若要代替金银的话,“……恐会引出建兴帝‘错币之乱’。”

建兴帝即疑似穿越者的王莽,他的币制改革里,用包叠、镶嵌、镏镀等掺杂其他金属的方法,降低了金属货币里金、银的实际含量,搞得新币种类复杂繁琐,贬值得厉害。不过人家弄的好歹还是金属,直接一下换成弄成纸,伪造问题先不说,感觉上肯定不如沉甸甸的硬币靠谱。

“金银是用,宝钞也是用,哪个方便,人们自然就会用哪个。只要保证宝钞定能汇兑成功,自然可以代替金银。等金银的价格也用宝钞来衡量时,宝钞就变成货币了。”

至于发行量、伪造、流通等问题,是下一步要和皇帝、户部商量才能决定的内容,今天她只是想让艺青一起考虑得失,弄个方案,然后拿去和袁懿讨论,接着考察个三五年,选择成熟的时机启用。

“若只为汇兑方便,银楼可随时单立,但宝钞恐怕得有个十年八年才能普及。”

“我想的是,咱们的粮行收秋粮都付宝钞,价格定得比付银子的高一些,然后国家收的税银也改为宝钞,便于交税,农民可以先用起来。”只要新的疆域开始习惯使用大虞货币,而不是哪国都能有的金银,西方再想殖民,难度可就大多了。

“这是为何?”艺青闻言一滞,银楼的主顾一向以商人为主,现在反其道而行,以农民为使用者,似乎和他想的不一样。

“主要是想让安南、骠国等地的农民早点习惯用宝钞,这样轻易不会改弦易辙。”

“你要将两地之财收归国库?”

“不能这么干!肯定得在国内港口试行,然后才让各地一起用。”顾辞就怕他想成‘以纸换金银’的敛财之举,“等他们都和国内一样使用大虞的宝钞,就不会觉得自己不是华夏人了吧?皇上也认为此事有可取之处,想让我们考察一下有没有可行性。”

“知道了,我会找人专门筹备此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