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十一章 建造酿酒坊

1个月前 作者:两寸天堂

林三没在意周浪赌钱的问题,他把酒楼的计划提上了日程,资金也有,就是桌上这一百五十两,负责人暂时定着唐龙,反正这时没有别的事情,让他弄酒楼也行。

听众人叫着林三三哥周浪很不乐意,“我是你们老大,你们叫我师傅三哥,不行不行,占我便宜,得改一改!”

于是铁狼帮众人只得改称林三三爷,周浪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除了林三外周浪的铁棍也不是好惹的。

林三默认了这个称呼,在他看来称呼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地位一定要在,其实三爷比三哥显得更有分量,林三没纠结这些,叫人散了后与周浪去酿酒坊。

匠人早就到了,周浪在阜阳街混迹这么久,找几个匠人还是很容易的。

这两个匠人是一对父子,周浪称他们王家父子,林三懒得和他们聊家常,直接给他们讲施工要求。

由于周浪事先讲过,王家父子并不质疑林三的要求,尽管一些地方听起来让他们匪夷所思。

两父子手艺娴熟,很快就按林三的要求把房间的通风排水设施弄好。

王老汉抹了抹额头汗水说,“这位小哥的设想让老汉眼界大开,本来觉得有些地方是多余的,现在看来恰到好处,一环一扣都有它的作用,这种水平的通风排水建造,简直是水火不侵。”

林三有些意外的看着老汉,这老汉看来不一般啊,这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刚才并没有透露其中的作用。

林三是按着现代工程的设计来进行的,因材料场地原因有些删改,但步骤依旧很繁杂,这王老汉刚做完就能想通,林三不得不多看他两眼。

接下来是重中之重,酿酒所需的锅灶,晾台,窖池等等都需要他亲手指导,之前这里是酿酒坊,不过东西搬的搬走了,坏的也坏得差不多了,都需要重新弄才行。

林三的脑中记着很多资料,其中就包括酿酒的方法。北宋时的酒是发酵酒,酿制方法简单,不过存在很多问题。

他自然得改良酿酒法,不然建造这个酒坊就没有意义。

发酵酒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于制曲和发酵。酒曲的制作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那个时候正是酒发明的开端,到得宋代制曲技术相对成熟,不过林三脑中有更成熟的。

至于拌曲发酵这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有差错,坏了粮食就白费了。不过林三有解决的办法,加上蒸馏器,酸坏的粮食也能再利用。

北宋时还没出现蒸馏酒,这个时代人们喝的都是发酵酒,分为黄酒和白酒两种,度数偏低,在二十度以下。

而烈口烧喉的蒸馏酒在几百年之后才出现,林三掌握着蒸馏烧酒的方法,自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烧酒的酒精浓度高,用途很广。除了喝之外,还能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医疗。

古代死于伤口发炎的人很多,尤其是战场上,很多士兵不是被敌人杀死,而是受伤后感染病菌,无法处理,死于各种炎症。有了酒精之后,这个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林三不是单纯为了救天下人制造蒸馏酒,主要是蒸馏酒的作用太大了,它的市场将一片广阔。而且林三未雨绸缪,他自己也需要准备一些,以防止将来出现意外。

王老汉知道林三建的是酿酒坊,他似乎对这些很熟,不用林三指导就知道怎么做。小王就手生多了,不过有王老汉带着也做得很快。

一直到天晚,基本上酿酒坊的工事是完成了,除了蒸馏器。

蒸馏器林三自有办法,剩下的事情用不着工匠,他叫周浪付了工钱,王家父子告了谢,欢天喜地回去了。

给周浪交待了一些事,之后林三回到小院。

进了门发现姜歆儿居然做好了晚饭等着他回来。

一时间林三心里有些奇怪的感觉,他嘀咕道:“小丫头越来越懂事了。”

第二天林三把蒸馏器的图纸画好,交给周浪让他去寻匠人制造出来。

周浪看着图纸摸着脑袋尴尬道:“师傅这画的东西太精妙了,恐怕一般匠人也看不懂。”

林三想想也是,光看图纸工匠未必能看懂,就算他现场指导也难说就能造出来。

于是林三道:“这城南手艺最好的工匠,你带我去找他,我亲自和他说。”

周浪想了想说,“西河街有一个老铁匠手艺很好,我这跟棍子就是他打的。”

周浪平时随身带着棍子,因为街面对武器管制,他用长布包着,像是一条布棍。

两人往西河街去,西河街分两面,中间被河隔开,靠近阜阳街这边的叫西河西街,河对面叫西河东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