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16章

11个月前 作者:善阐府人

翌日,赵丹青派出的第一个士兵从雅州带回消息。上午辰时,金军再次进犯,到了晌午,雅州城门已破,南郭常昭待余下部将撤进城里,与金军展开巷战。

听了这个消息,众军的心亦都沉了下来,敌军破城,就代表着城池已失,是再无可能守住的。

傍晚时分,士兵又带回消息,金军在完全冲进雅州城后,下令屠城。南郭常昭寡不敌众,虽然集结了溃军做抵抗,但雅州彻底沦陷。后来,正在金军展开屠城之际,以王玉台为统帅的苍月大军围城,在城外设下包围圈的同时投入大批军伍入城巷战。

奈何金军人力众多,但仍被这股庞大的兵力杀得措手不及,被包围在城内的金兵被杀散,丢盔卸甲狼狈至极,围城只用了近一个半时辰就将金兵击退,苍月军岂有不胜之理。

此时,成都府境内完全由苍月军掌控,再无应乐军,一天时间,雅州的守军便完全替换成苍月王的军队。至于南郭常昭,九死一生总算保住了性命,只不过那位生性高傲的漠北军神,只是说次日派人将南郭常昭和手下伤兵送回西宁州,便再不理会。

雅州一战至此,可谓出乎所有人意料,便是连金军那边都捉摸(艸)不定,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半路会杀出个王玉台来。

在南郭常昭眼中,比起姜兰亭给他的难以琢磨的感觉,王玉台虽然声名显赫又有身为左仆射的父亲和苍月王作为雄厚后台,生性高傲再所难免,但她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说话从来直来直去,脾性也要好(艸)摸清多了。

但此次应乐军失守,他自然对王玉台没什么好脸色,王玉台对他更看不顺眼,但好在两人都顾全大局,即使两边的坐镇藩王素不来往,也为彼此保留了三分情面。

王玉台并非那种有勇无谋的统帅,若是站在女子的角度,她的头脑不比赵丹青差,只是她有个善于谋划庙堂的父亲,自己便懒得用脑子罢了。此次完全收回成都府全部封地,故意耗到应乐军被金军穷追猛打之时再举兵援救,一手谋划皆出自她一人,苍月王和王左仆射从未干涉过。

待雅州城中尽数换成苍月王的军旗,她也下令加强城防,有过一日后金军再次大举攻城,结果遭到王玉台的守军迎头痛击,未能得手,此后三日,金军每次发动攻城,都没能取得任何结果,反而折损了不少兵将,最终只能望而兴叹,将军营驻扎在离雅州五里外,再另寻机会。

王玉台趁此机会向朝廷请奏增派六个营的士兵,用以驻守雅州。

此时的王玉台风头正紧,不仅夺回雅州,由她手下镇守的雅州不动如山,便是连金军都不敢随意进犯。天子看了请奏后,都没有上朝议会,直接委派下六个营的士兵赶往成都府。

此时的苍月王,直接下辖二十万人马,力压另外六位藩王兵力。

待得所有守军准备得万无一失,王玉台也遣了守城大将后,这才动身送南郭常昭的人马先回应乐王右军的府地乐州,只是令南郭常昭不解的是,王玉台为何也要一同前去。

卓云飞的右军人马早已赶回乐州,姜兰亭等人也在第三日赶到。去到乐州当日,姜兰亭便接连晋封,直升为中营第三营将。

一日之内从部将升为总部将,再从总部将晋升为中营第三营将,在应乐中也是头例。随她一同前来的祝诚和苏昌也被加封队将之位。

卓云飞招待周全,让姜兰亭先好好整修几日后,再慢慢交由她整建军营的事宜。

乐州地况与中原相差不大,虽然地处西南,周围崇山峻岭,但乐州知州却借了雪山上流下的雪水在城中修起了一条条贯穿整座城池的小河,与中原的江南水乡景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许是粗犷民风得到磨砺,所出人才无一例外是儒家或庙堂才子,近一个甲子以来乐州出过最大的官便是朝中如今的国公光禄大夫白恭省,在乐州最大的一家便是白家。

赵丹青携姜兰亭清晨出行,便是前去拜访白府的一个人。

二人此时穿了便服,除去姜兰亭腰间系了催花雨外,便再没有多带一刀一人。

城中最大的舞榭便是白府的‘宝峰楼’,这座楼修得很早,原本是前唐时期一位知府在此修筑避暑的楼庭,楼畔阑杆雕镂,门面玲珑。因为离街道不远,过往还能听到里面丝竹之声从里面流泻出来。因为这座楼中花魁不待客,只作飘香舞蹈,所以素雅得很。

门口站着两列迎客的侍女,各个都长得眉清目秀,只怕白府是把乐州所有秀丽的小娘子都招了来。

赵丹青和姜兰亭在宝峰楼的街边食肆里吃了两碗羊肉面片,便被侍女引进楼中。

这会儿到楼中的人还很稀少,只有些过夜的客人出楼,赵丹青吩咐侍女替她引见这座楼的主人,便被侍女带往楼后山水庭院。

走过一段长廊,透过小树荫下的光线,姜兰亭远远望见一张藤椅轻轻摇晃,一袭白裙显露出来,她只能看到一只手轻轻晃着一个白釉瓷酒葫芦,轻哼着一段曲子。

“铁衣寒身裹素骨,蟒吞龙,剑气收。怒马还乡,人去水空流。催花雨过观沧海,临碣石,月如钩。”

那是一个雅致灵气的女子嗓音,当得天籁。

侍女上前通禀,那女子手中的酒葫芦顿了顿,躺椅上的白衣动了动,探出头来,回望着赵丹青和姜兰亭二人,那是一张算得动人的脸庞,或许并没有姜兰亭和赵丹青那般出尘,但眼前这个女子白衣白酒葫芦,脸色有些病态的苍白,连脚上踏着的鞋也是白色的,如同一朵绽放在池中的白莲花。

可如此特别的一个女子,此时却怔怔望着姜兰亭二人。

赵丹青轻轻一笑,道:“再看我,眼睛可就要掉出来了。”

听她好笑的语气,那女子才回过神来,两眼放出和她身上气质不符的光芒,明明年岁还不及赵丹青或者姜兰亭,但身段却是足够妖娆。

那白衣女子手中轻轻晃着酒壶,媚眼妩媚,走到赵丹青身边,手指点了点赵丹青的下颚,娇笑道:“小冤家,总算想起回来了?”

赵丹青伸手挑开她的手指,故意作出无奈的样子道:“却不是,我和友人只是走得渴了,想进来讨口酒吃。给银子的,不会白喝。”

白衣女子仍是笑道:“给银子哪够,姐姐许久不来,怕是得将身上一百来斤的细皮嫩(艸)肉留下给怜儿做肉包子,才够呢。”

姜兰亭莫名其妙地望着眼前这两个一青一白,看似相识,却交谈中透着股黑话味儿的两个女子。

赵丹青笑道:“我却不知白府的生意已经做到黑店的份上了。”

白衣女子望望赵丹青身后眉目清逸的姜兰亭,道:“怜儿却也不知姐姐何时有了相好?倒是清俊得很。”

姜兰亭哭笑不得,自己穿上应乐军的将军服,当真有这么像男子么?

赵丹青面上一红,道:“这位是父王右军的三营营将,姜兰亭。兰亭,这位是我自幼便认识的友人,白怜。”

姜兰亭叹了口气,点头道:“见过白姑娘。”

白怜对能跟在赵丹青身边的人都极有兴趣,不管男女,尤其眼前这位的长相还很符合她的眼光,当下好奇地打量他道:“这位相公......”

赵丹青打断她道:“怜儿,叫姜姑娘。”

白怜顿时像见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般惊道:“姑娘......?”

光禄大夫白恭省膝下有一名孙女,父母皆从商,她长大成人后许是继承了父母精干的经商头脑,在从商上颇得真传,爷爷白恭省也允许她旁听议政,并浇灌了许多兵书,能议谋亦能商,是乐州被众人津津乐道的才女,只是这位才女是众所周知的喜酒,手边总是一个白瓷酒葫芦不离身,却酒品奇差,常常喝醉酒闹了事,都是她府里的管事替她收拾摊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