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112章 王后

11个月前 作者:奕浅

太子仓大闹嬴驷书房的行为立即在秦国朝野传开,而嬴驷因此突然加重病情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臣工们不禁开始纷纷猜测,这件突发事件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嬴驷因为那一场闹剧而卧床的事的确不假,但并没有外头的传言说得那么严重,然而魏黠等人也未曾对外澄清,仿佛是肯定了那些风言风语。

太子仓被魏黠刺中的那一下不算轻,因此大夫合理诊治了数日也只能险险地拖住伤势,是否能够痊愈还需要观察。

原本在大夫的全力诊治下,太子仓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嬴驷也在众人的猜疑中恢复过来。一切看似朝着良好的势头发展,但某日夜里,秦宫中却突然传来了关于太子仓的噩耗——夜间有刺客潜入了秦宫,杀死了太子仓。

滞留秦国的韩国天子被杀,这无疑将会嫌弃风浪,首先发难的就会是韩国。然而在等待了数日之后,韩国却没有一点风吹草动,秦国也风平浪静。

关于太子仓的死,流传出了多种版本。有说确实是别国刺客所为,甚至有直指韩国为了防止太子仓再度扰乱秦宫而引发两国不和才下手的说法。也有说是嬴驷对太子仓闹事不满,加上韩国另立新太子,早就和秦国暗通,太子仓已然无用而杀之的。而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辞是,秦国王后魏夫人出于对秦王的关切以及对太子仓行为的不满,所以杀了太子仓,而且太子仓不是死于刺杀,而是被毒死的,因为太子仓死前的那一晚,有人看见王后宫中的侍女出现在了太子仓居住的驿馆中。

后宫堂而皇之谋政的事,在别国都未曾出现,哪怕是楚王宠幸郑袖,郑袖也不敢登堂入室地插手道国政之中。但秦国的这位王后在嬴驷的默许下参与到了诸多军国大事的决策里,尤其在嬴驷的身体每况愈下的时期,更是起到了在嬴驷和臣工之间传话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这种局面在历朝历代中都见所未见。

妇人之见在众人眼中多为短浅无知,且不说后宫干政,哪怕只是专宠于王,都可能造成对一个国家致命的打击,妺喜之于夏,褒姒之于周,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魏黠在秦国政务中留下的身影,便成了众多人所关注的焦点,再加上关于她和太子仓之死的种种谣言,秦国的这位王后可谓被推倒了风口浪尖。

外头的流言很快就传到了秦宫中,但魏黠对此似乎毫不在意,每日依旧在嬴驷身边照顾,夫人和睦恩爱,没有收到一点关于谣传的影响。

反倒是太子荡,在听说了外界对魏黠的评论之后颇为气氛,甚至处罚了私下谈论这件事的侍者。

这一日恰好太子荡向嬴驷汇报功课,魏黠也在场。

“君子有四不,是哪四不?”魏黠问道。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背得挺溜,你做到了么?”

太子荡见魏黠神色严厉,想必是知道了他处罚侍者一事,便请罪道:“儿臣鲁莽,但确实是事出有因。”

“道听途说的事,不足以证明你动之有道;因为内心不满而做出的行为,不能说明你行之有正。君子四不,你犯其二,身为秦国太子,却不能以身作则,你不觉得于心有愧么?”

太子荡随即跪下道:“母亲教训得是,儿臣以后一定谨言慎行。”

魏黠怒意虽不明显,但针对太子荡所言却处处不留情面,把这一国储君说得连头都不敢抬。

嬴驷见状,即刻暗示太子荡退下,才劝魏黠道:“荡儿也是为你出气,说两句也就罢了,不必真的动怒。”

“别的事能过且过,我也不会计较,唯独荡儿的事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你的儿子,是秦国太子。”魏黠怒气未消,原本想要冲嬴驷也撒口气,可一见他带着病容的眉眼,她就完全泄了气,轻轻推了嬴驷一把,道:“你的儿子,你自己不好好教,还说我凶。”

嬴驷只当她闹脾气,道:“荡儿秉性如此,改是改不了了,只能多加约束,但也不可矫枉过正。”

魏黠面对嬴驷,道:“想来你和我都不算这么冲动的脾气,这孩子好的没学到,坏的倒是学了两三倍。”

嬴驷朗声笑了起来道:“你脾气不冲,就是嘴上不饶人,亏得荡儿没学着,否则能把你气晕过去。”

“是不是我现在不说你了,你难受?”魏黠瞪眼看着嬴驷,见他拉了拉自己,她便靠过去,让嬴驷枕着自己的手臂。

“我知道你在意荡儿的事,也是因为心里紧张秦国。这么多年熬过来了,谁都不想将来有差错。我也不是不担心,但既然做了决定,咱们就得相信孩子们。荡儿不足的地方,有稷儿补。你想,他们兄弟感情好,不正好替你我看着荡儿么?”

“你的心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宽了?”

“寡人拿得住秦国,但一直疏于对孩子们的教导,这件事上,寡人没什么多说的,你和芈夫人才最有说话的份。”

“早应该把荡儿交给芈夫人的管的,我这个当母亲的,也是管不住孩子。”

“你刚才那样子把荡儿吓得不轻。”嬴驷伸手在魏黠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道,“荡儿始终还是出于维护你的想法才动的手,你总该领了他的好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