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105章

2023-06-01 作者:扑硕迷离

马德华(15张)

中学时马德华进了民族学院附中。在学校里他仍然是有名的淘气包“猴三儿”,被老师罚站、找家长是经常的事情。每次找家长都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揍。家里几代都是商人,父亲特别希望几个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因此对马德华的管教也特别严格。然而马德华的兴趣点并不在读书上面,武术和京剧占了他的大部分注意力。于是初二那年,14岁的马德华开始和班里几个爱好文艺的学生一起商量要考戏校和中国京剧院。

那个时候要考京剧院需要有学校的证明和户口本,这就意味着摆在马德华面前的有两道关:学校和家长。首先学校不希望这些孩子放弃文化知识的学习,马德华和几个学生就找到了民族学院的院长,“当时也知道老师说的都对,可是心里就有一种怎么也拉不回来的劲头,也许是注定要走文艺这条路的吧”。经过几番交涉,学校终于给开出了证明。

马德华(9张)

有了证明,接下来就是户口本的问题了,“那时候家里的户口本都是锁在小匣子里的,钥匙在我妈身上,我妈从小比较宠我,我就偷偷跟她说先瞒着我爸把户口本拿出来去考试,考完了再说。当时想几千人里面挑几十个,不一定考上考不上呢,考不上也就不用跟我爸说了”。然后马德华就拿着自己攒的两块钱去中国京剧院报名考试了。

棍棒下学戏

清晨,伴随着一串自行车铃声,邮递员来到马德华家门口:“你们家的信,好像是录取通知书!”正好站在院子里的父亲接过了信,撕开一看,顿时火冒三丈。马德华背着父亲偷偷去考京剧院的事情终于露馅了。整整一天,马德华站在院子里没敢进屋,只要一看见他,父亲便怒不可竭。最后马德华的干爹过来劝道:“孩子是去学他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本事,又不是去偷去抢,他愿意学什么就让他去学吧。文化知识以后还可以再学,学艺要是过了年龄可就学不了了。”经过几番劝说,父亲终于同意了,并跟马德华约法三章:不管受多大苦不能回家哭诉,不管遭多大罪不能半途而废,要学就要一门心思干好,不能让京剧院退回来。

1959年,14岁的马德华进入中国京剧院开始学习京剧艺术。京剧,一招一式都是功夫,其中所受的苦自是不必说的。“那个时候不叫学戏,叫打戏,打骂是经常的事。戏曲演员练哪一个功都没有舒服的。每天就是没完没了地拿顶(靠墙倒立)、侧手翻、踺子跳、喊嗓子等。当时年龄小,对老师的严格恨得牙根痒痒,长大了开始唱戏以后,就开始感谢老师。那时候我放假回家洗澡,脱下衣服身上全是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是老师打的。我妈看见了心疼得不得了,可我从来没说过一声苦,因为和父亲约法三章,心里一直憋着一口劲。”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性活泼的马德华仍然没有忘记淘气,只要是调皮捣蛋出幺蛾子的事肯定都有他一个,久而久之老师开始让他演丑角。然而武生、大英雄一直是马德华的梦想,让他演丑角,他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京剧院的很多老先生也都来开导他,后来马德华慢慢地知道丑角其实是非常难的,所谓“无丑不成戏”,所有的旦角都离不开丑角。想通了以后,马德华开始在丑行里下了很大的工夫。“其实我学丑行身体条件并不是很好。丑角都是又矮又丑的,一台戏腿都要弯着。我的身高在戏剧里边偏高。但是一旦作为一个丑角,深入到里面去学习以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其他角色根本学不到的。”

马德华在京剧院学了两年,之后就留在了京剧团开始演戏。“我第一次演出演的是《闹天宫》里的土地神,就是看蟠桃园的那个。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紧张,上了戏台你就会意识到平时训练的重要性了,很多东西靠的就是平时的积累。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以学戏为主,人家有演出我们就跟着上。”没多久马德华就被调到了北方昆剧院,继续演丑行。那段时间马德华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昆曲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中国算是京剧的鼻祖。昆丑比京剧里的丑角技艺高,有些戏都失传了。我到北方昆剧院后继续演丑行,空余时间也学点日语,研究日本的能乐。”

文化大革命期间,昆剧院解散,停止了一切演出,马德华开始演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等。文革后,他回到昆剧院继续演戏,之后没多久,便传出了中央电视台要拍《西游记》的消息。“我那时候正在演《大闹芭蕉洞》的舞台剧,在里面就饰演猪八戒这个角色。当时朋友就跟我说:中央电视台的杨洁导演准备拍《西游记》,在全国招演员,你应该去试试,你很适合演猪八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