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V157章 这是挑衅!

2023-02-01 作者:白色蝴蝶

次日清晨,苏陌颜天不亮便已经起床,洗漱过后,前往董刺史的卧室为他针灸。

经过她的治疗,以及一晚上的休养,董临塘的气色好转了许多,虽然依旧身体虚弱,脸色蜡黄,却已经不像之前那般死气笼罩。苏陌颜进去的时候,他正和守夜侍疾的女儿低声说着些什么,父女二人声音都带着些哽咽,眼角水光隐隐。

见苏陌颜和韩舒玄进来,董元茹忙擦了擦眼睛,站起身来,感激地道:“多谢神医妙手回春,父亲如今已经好多了。”

“董小姐客气了。”苏陌颜点头致意,伸手给董临塘把脉,然后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了针灸的穴位和时间,以及药材的分量。

等到针灸完毕,喝完汤药,已经是一个时辰后,董临塘的气色又恢复了几分生机。

“这次真是多谢赵大夫的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日后定当厚报!”董临塘气喘吁吁地道,说话却比昨天流利得多,“只是如今南州情形危急,我实在放心不下,不知道京城那边情形究竟如何?”

进入南州城之前,苏陌颜就听说这位董刺史治下有方,爱民如子,从昨晚和现在的情形来看,倒也并非虚名,难怪在百姓之中声望甚高,不由得点了点头。

“我离京的时候,朝廷已经怀疑恭王与隆兴长公主谋逆一事有关,只是证据被焚毁,恭王世子又私离王府,一时没有证据。”苏陌颜简短地道,“十五天前,恭王世子被抓获,从他身上搜出恭王与隆兴长公主谋逆的信件,证据确凿,本该立刻处理,只是因为领兵的人选有些争执。”

离京后的消息,是昨晚冥焰告诉她的,冥域的情报当然灵通无比。

董临塘苦笑:“兵祸在即,一个不慎就可能血流成河,这种紧要关头,居然还有闲心争权夺利。”

恭王谋逆,证据确凿,无疑会是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子,谁能够平定此事,自然是大功一件。何况还牵扯到兵权,对于如今在朝堂上僵持不下的三殿下和五殿下两个派系来说,谁也不会放过。

只不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怕笑到最后的,既不是三殿下,也不是五殿下,而是一直悄无声响的太子赵瑾熙。

“董刺史也不必太过担忧,如今人选已经定下了五殿下,而且准许他先调遣附近州县的兵力,想必很快就能够赶到南州。”苏陌颜淡然道,“而且,临州驻军统领已经察觉到南州的异常,如今已经驻扎在城外山林之中,随时备战。”

如果说之前她还担心动乱一起,刺史府情形难以控制,如今冥焰的到来,倒是让她全无后顾之忧。

以冥焰的武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护住刺史府这些人绰绰有余。

董临塘眉头微皱,深思道:“临州与南州相邻,的确有监视南州动向的权力。但是郑必凯这个人素来谨慎小心,私调重兵,围拢恭王封地,这样的行径,一个不慎便是重罪,按理说他不会如此鲁莽才对。”

“郑将军身边有一位贵人,是正在江南修书的太子殿下。”苏陌颜半点没有为赵瑾熙保密行踪的想法,直接道。

董临塘神色顿时更为深沉复杂:“原来如此。”

沉思片刻,董临塘忽然道:“如今情形危急,我便不再虚言客套,若有冒犯之处,还请赵神医恕罪。赵大夫救过忠勤侯性命,得过皇上钦此牌匾,又与陆箴交好,能够知道朝廷动向,我不奇怪。但是,为何临州驻军的动静,您也能够知道?甚至知道有太子殿下参与?”

“爹!”听到他言语之中有猜疑之意,董元茹不由得大急,急忙喊道。

这位赵神医是父亲的救命恩人,父亲这般质问着实不妥。

苏陌颜却并不在意,解释道,“郑将军不知道城中的详细情况,因此只能驻扎在山林之中,不敢轻举妄动。他希望能够联系到董大人,了解南州的详细驻防情况,所以设局寻找名医,希望借此接近董大人。我因此与郑将军和太子殿下见过一面。”

董临塘作为朝廷心腹,能够在恭王封地连任,还深得百姓爱戴,自然是精明之人,只听苏陌颜这只字片语,便已经隐约猜出了大概。

“原来如此。”

苏陌颜微微一笑:“董大人是担心我初来乍到,被人蒙蔽,向您传达了错误的消息,是吗?”

“多有冒犯,还请赵神医恕罪!”董临塘脸皮微红,歉意地道。

苏陌颜并不在意:“没什么,毕竟事关重大,不能疏忽了任何细节,董大人这样做是对的。”如果换了她,也不可能贸贸然地相信这样重大的消息,也会多加验证。

“赵神医能够体谅就好。”董临塘叹息道。

“太子殿下和郑将军找我,就是希望我能够居中传递消息,告知南州驻防情况,好方便控制南州情形。如果董刺史方便的话,还请告知。”苏陌颜并未说出与赵瑾熙联系的方式,虽然她觉得董临塘不会与恭王勾结,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董临塘并未在意这个细节,闻言神色唏嘘,面露苦涩。

“这件事说起来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董临塘摇摇头,“我在南州做刺史已经近十年,恭王一向本分安静,与朝廷相安无事,对我也十分敬重,甚至之前隆兴长公主谋逆一事传来,恭王还连连叹息这个姐姐糊涂,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没想到他竟然……。”

说着,连连叹息,显然万万没想到,恭王会参与谋逆。

苏陌颜问道:“那董刺史是如何察觉到恭王的异常的?”

按照赵瑾熙的消息,恭王前脚派人控制了刺史府,后脚便有人在外张贴出了董刺史病重的公文,加盖刺史大印。这张公文绝不可能是恭王张贴,那唯一的解释就是,董刺史早有防备,才能够赢得这种僵持的局面。

董临塘又叹了口气,将事情从头说起。

事情的开端,是一个月前。

那天是南州习俗中的奉神节日,在南州已经流传了了数百年,一向是南州城的盛事。这种场合下,恭王和董临塘,以及南州的大小官员惯例是要一起出面,祭神设宴,观赏歌舞,与民共乐的。

然而,宴会才到一般,忽然有个恭王府的护卫急匆匆地前来,对恭王耳语数句之后,恭王便面色剧变,连跟在场官员寒暄几句都没顾上,急匆匆地随着护卫离开。这一突变,令在场的南州官员都十分不解,心中暗自猜测。

过了约莫两个时辰,恭王府总管满头大汗地赶来,解释说恭王府失窃,恭王一样心爱的玉摆件也在其中,如今恭王府正忙于追查盗贼,无法赴宴,还请诸位大人见谅云云。

当时在场官员虽然心中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往别处想。

唯独董临塘身为南州刺史,负有监察藩王动向的重责,想着即便真有什么玉饰失踪,恭王也不应该丢在在场这数十名官员而去,还一去不回,便令人严加监察恭王府的动向。

当晚,恭王府便以失窃为名,加强了了警戒和护卫。

事情到了这时,董临塘也不过是心有疑虑,然而,三天后,恭王以王府失窃,担忧自身安危为名,向南州驻军统领要求派遣三千精兵,护卫恭王府,而且指明要副驻军统领韩嘉麾下的人。

韩嘉的妻子是恭王妃的堂妹,韩嘉是恭王的人,如果将这三千精兵调到恭王府,等于是给了恭王拥兵自重的机会。按理说,作为朝廷心腹的驻军统领丘邵安是绝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的,但奇怪的是,丘邵安居然答应了,然后又从自己麾下调了三千士兵给韩嘉。

这件事实在太过奇怪,董临塘心中起疑,便上门求见丘邵安。

当时董临塘心中便有了不好的预感,做了最坏的准备,便写了一张告示交给一名心腹家人,命他躲藏在城外,以七日为限,一旦他或者刺史府有异常,便将这张告示张贴出去。

然而,董临塘却顺利的见到了丘邵安。

在营帐中见面时,丘邵安笑容满面,举止自然,并无异常。因此,即便当时有韩嘉以及几名面生的偏将随同,董临塘也没有在意,直接问起了增兵恭王府一事。

丘邵安异常耐心地解释说,恭王毕竟是皇室血脉,天潢贵胄,如果真出了意外,他们这些地方官员都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宁可信其有。至于派遣韩嘉的兵,也是因为韩嘉与恭王府亲近,他麾下的士兵保护恭王会更加尽心尽力,避免意外的发生。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董临塘虽然还觉得有些蹊跷,却也说不出什么,只好起身告辞。

刚出了营帐门口没多远,董临塘忽然膝盖一麻,险些摔跤,幸好旁边一名士兵及时扶住他。然而,就在这个瞬间,那个士兵迅速异常地将一样东西塞到了董临塘的袖子中,并且紧紧地握了握他手,眼眸焦虑,神情却是谦卑异常,言语谄媚。

董临塘心知不好,回到府邸一看,发现里面有一封信,是丘邵安亲手所写,大意是恭王意图谋逆,协同韩嘉胁迫架空了他,以他的名义控制了南州的驻军,事态紧急,要他即刻禀报朝廷。

看完书信,董临塘知道事态严重,立刻开始部署。

然而,还没等他有所行动,恭王府的护卫便冲进了刺史府,将董临塘连同整个府邸都控制了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