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二十三章香炉紫烟(六)

2022-12-26 作者:羊行屮

虽说不是很明白怎么回事,也不好违了月饼的心思。

我躺在月饼旁边,脖子扭向他望去的方向,正是香炉峰的位置。此时太阳高悬,香炉峰颤巍巍藏于云烟雾霭,团团白烟冉冉升起,缥缈于天地之间,没看出有什么端倪。

“记得不?山魈说,只有一白天时间。”月饼指着通红的太阳,“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话怎么解释?”

我长这么大头一遭和别人这么肩并肩躺着唠嗑,要说不别扭那是假话,疙疙瘩瘩地解释:“《太平寰宇记》曾记载,‘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指的就是香炉峰。李白诗中描写,大概是‘太阳照在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烟雾’。”

“明明是白烟,为什么会是紫色?”

“李白写诗,惯用夸张手法,白的紫的还不是他说了算。”

“南瓜,你难道没有想到?”月饼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摁住准备起身的我。

“我想的是,咱俩并排躺着讨论问题,为了增添仪式感么?”我挣脱月饼的手,拍打着杂草水珠爬了起来。

“如果《望庐山瀑布》不仅仅是简单的指明地点呢?”月饼直接双手垫在脑后,嘴里叼着根青草,“亏你还号称颇有文学造诣。”

“请月老师明示。”

月饼“哈哈”一乐,翻身坐起,指着香炉峰,说出一番让我目瞪口呆的话——

换任何一个正常人,收到隐藏某种秘密的信息,比如《望庐山瀑布》,能想到的只有,秘密在庐山,或者庐山瀑布,不做他想。

然而,到了庐山,抵达秀峰瀑布,必然会和我们目前状况差不多,没有任何发现。

那么,这首诗,仅仅就是很简单的说明了一个地点么?如果有人在我们之前,比如偷走手抄本的那个人,得到这首诗的暗示,先我们一步发现了秘密呢?

不管是年幼的我,还是其他什么人,大费周章的如此安排,很明显会得到一个结论——这首诗,表面理解,是指明了大体方位。再深入理解,已经把藏有秘密的地方,详细写进诗里。

逐句分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按照生活常识,太阳只有在早晨或者傍晚,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因自身颜色的变化,将云彩映得由红转紫。现在是早晨,瀑布激起的水雾升起,渐渐笼罩香炉峰的时候,正是赤红色太阳映在峰顶的时刻。

那时,水雾形成的白色云烟,会渐渐由红转赤,继而映成紫色。(“老山魈说咱们只有一白天时间,时间不多了。也在暗示了这一层意思。你蹲下身子再看看?”月饼讲到这里又补充了一句。我半蹲着看香炉峰,云烟果然成了淡红色。)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隐藏了秘密的实际地点。诗的题目用“望”字起头,暗指所站位置,应该居于瀑布下方,这样才能用到形容抬头观察的“望”。

“遥”字顾名思义,不做解释。遥和望组成“遥望”这个常用词,是在告诉我们,“远远站在瀑布下方抬头看”。而我们所处的位置,视线基本和瀑布平行,也就无法看到云烟变幻颜色。

总而言之,前两句,实则是倒装句。正确的顺序是“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看到紫色烟雾。

当紫色烟雾出现时,也就是我们寻找秘密的时候。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看似用了浪漫主义夸张手法描写,实则有几处很明显的逻辑漏洞,也是最关键的一句。

结合前一句的“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很贴切形容了瀑布如同白练,挂在悬崖峭壁,方向是由上及下。

第三句里面的“飞”字,就显得很突兀了。“飞”,指的是由下及上飞起,和“挂”字完全矛盾。即便是描写瀑布喷涌而出,如同腾飞,可是飞的概念绝不会是“直下”,而且足有“三千尺”。这分明是“坠”的状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