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329节 精忠报国

2022-12-02 作者:流亡重甲

实际上,之所以造成兵员缺口无法补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吴凡的改革和宗教刚刚起步,人民对国家的感情还没有从以往的惯性上转变过来,还没有达到真正爱这个国家的地步。

二是,吴凡在“不得强抓壮丁”这项改革的后面,还有一项改革,就是预备役制度。但是,凡事得有个先后,目前这十五项改革已经让国家处在阵痛期,吴凡是想等过五年或十年后,再推行预备役改革。

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鲜卑会在吴凡的预备役还没有推行起来之际,就已经大举犯境。

此时,吴凡将信低铺在膝盖上,提笔对小乔作以回信,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他先是把人民之所以还不够爱这个国家的原因简单说了一下。因为这是导致自愿参军的民众远远无法满足兵员缺口的根本原因,有必要解释一下。

随后,吴凡对小乔讲:老婆,我想信你一定听过一首旋律很激昂的歌,名叫《精忠报国》。没错,就是屠洪刚唱的那首。既然人民现在还不够爱国,我们就用宣传的办法,像当年那场被称作是抗美援朝的战争一样,刻意渲染出能够激起民众同仇敌忔的情绪出来。

现在,几乎全国各地的每个县治,都至少有一座龙观祠(中原有些人口密度大的县,已经不只一座),炎黄教所宣扬的教义当中,就包含有忠义爱国。由此,以炎黄教的教民为宣传对象,让神使教他们唱《精忠报国》这首歌,在此时这个特殊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再有,我们之所以一直称中国周边的其它民族为蛮族,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明程度远远不及汉人,很多行为都停留在原始**上,不懂得安抚;在他们所占领地区,必定有大量的屠杀、奸yin、掠虏等暴行。可以让每个郡县的官府,将这些暴行作以宣传图,再让刀笔吏写上令人一看之下即愤慨万分的文字,配以《精忠报国》这首歌,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要这两项工作做到位,国家就根本不需要强抓壮丁,人民就会纷纷自愿参军抵抗鲜卑蛮族。

这两项工作,你当然不好直接去做,可以交给荀彧、郭嘉二人。至于《精忠报国》这首歌,你需要通过曹冲,抽调一位皇宫中的高级乐师,听你反复唱几遍后,加以谱曲。

书信写完了,待墨迹稍干,吴凡即将书信交给信差,令其以最快的速度返回。

……

五个月后,吴凡所率领的二十万远征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洛阳。

此时,鲜卑蛮族大军已经被击溃。夏侯惇、张辽、徐晃等大将,各率一路近五十万人马对鲜卑蛮族长驱追击。最远的一支部队为孙策,一直追击到今天的贝加尔湖鲜卑蛮族被彻底消灭,自此永久退出历史舞台

据战后不完全统计,自从全国各地龙观祠陆续开始传出《精忠报国》的歌声,以及各地官府制作的各种宣传图文张贴出来后,此后三个月间,全国各地自愿报名参军的民众数量激增,其增势呈几何倍率

甚至,在第二个月后,各郡县的兵营不得不对报名参军的民众进行一定的筛选,只挑选其中身强力壮,孔武有力者。原因无他,要求参军抗击鲜卑的民众实在是太多了,忙得各地武官焦头烂额。

三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共有九百三十余万人次报名参军(有些人是在筛选不合格后,多次报名)甚至其中还有五分之一为女性,她们自愿加入行伍承担生火做饭的任务。经过筛选后,共有三百七十万人加入军队。

由于这近四百万人是自愿加入军队,对鲜卑蛮族带着切齿仇恨,其战斗力自然不是强抓壮丁所组成的部队所能相比。强抓壮丁的部队,往往看到主将败了,士兵们立即一哄而散,士气值亏空到底。而这些自愿军的士气却是一路高昂,即使主将负伤撤退,只要没有收到撤军的命令,就依然奋力杀敌

此外,前面已经说过,中央军的粮草储备已经不多,地方上也没有多少存货;一下子组建起这么庞大的军队,粮草每日都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不过,这并没有引发新一轮的危机,得知部队缺乏粮草的消息后,全国人民纷纷拿出家中存粮,多则多拿,少则少拿,交到地方官府,再由地方官府运送到前方战线。

当时那种全国上下同仇敌忔的的场面,用小乔的话说,任何语言都无法详实具体地进行描述。那些从各地开赴河北战场的部队,一路高唱着《精忠报国》,震彻了整个河北的天空;那些由各地官府派出运送粮草的车队,绵延不绝似蚁群一般密密麻麻,无边无际……

“那一刻,你会觉得,我们彼此真的就是兄弟姐妹,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炎黄子孙”这四个字。置身在人车洪流中,你会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身体里都流着同样的血,我们……本就是一家人。那种热烈而浓厚的亲情,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脸颊上就已流满了泪水……”

说到这里,小乔再一次泪流满面。

吴凡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当时的场面,但听小乔这么一说,内心中也是颇有感触。伸手将小乔揽在怀中,抬头看向头顶的天空,只觉得格外明媚。

远处的龙观祠,熟悉的歌声再次响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