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四百五十九章:在南京(上)

2022-11-01 作者:煌煌华夏

解缙大抒己见,侃侃而谈:“明年山东的几大粮仓就会建好,届时推出盐粮指导价政策,落实中央盐、粮两项主要生活物资的管控制度,就可以放开手的吸纳印度输粮,粮价一旦平抑,有没有这微不足道的粮赋都不影响百姓民生。

至于国库的实物税,主要便是除粮食以外的绢、铁两大课司,干脆一并取消掉。江南和辽东两个织造局已经不再是我大明眼下唯二的布绢坊,福建出布量、成衣量因为一个所谓的多娇机扩大了几十倍,将来浙江、广东的商人引入使用,这对于织造局的冲击绝对巨大。

而铁课税更是一年比一年低,工部现在需要的不是铁,是钢,是能够支持多次发炮制造出来的炮管用钢,广东盖楼,地方建桥用的也是钢筋,没人用铁。

废除实物税,改以现银折抵,拉大消费和货物流转,促进民间商业繁荣,如何?”

废除实物税,折并征收现银?

杨士奇蹙眉苦思起来。

解缙这项建议具不具备可行性呢?

这就好比一条鞭法,有利有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利弊自然不尽相同。

“明天,去文华殿,内阁会同各部一道商量一下吧。”

思忖了半天,杨士奇还是没能够拿定主意,解缙的建议对他充满了诱惑力,毕竟就算是要退,杨士奇也希望在退下之前,能够留下几条良政,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强大的大明天下,留下一点属于他的印记。

但杨士奇又有一些担心,毕竟国之大事,尤其是农业税、实物税关系国本,万一出了点问题,就会牵涉几千万百姓,大功就成了大罪。

“这事先不提了,反正要等明天讨论,倒是今年这陛下不回来过年,咱们这边怎么筹备新年的相关事项?”

码过解缙的两项提议,杨士奇又开始操心起别的事来。

朱允炆说不回南京就不回了,留下南京这么一大摊子该怎么操持?

皇宫的事内阁管不到,但外廷的事,深宫一样不会管。

“新年大宴的规模、邀请参宴的官员名单包括大宴的流程都要细化和仔细考量。”

因为大明的建国日,也就是国庆节是正月初四,跟新年太近,故此每年新年都会有一次大宴,双节一起过,算是家国同喜的好日子。

以往朱允炆在京的时候,正常的流程基本就是元旦当日,百官聚华盖殿给朱允炆拜年,随后君臣移步奉天殿,通政司宣读新年诏书,肯定一下上一年的成绩,肯定朝廷百官们的辛苦付出,最后以加俸一个月这项已成惯例的恩赏做收尾结束,宣读完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家过新年去了。

初二、初三放两天假,给百官们一个走亲戚和拜访送礼的时间。

初四国庆,朱允炆白天会在奉天殿举行一次授勋典礼,可能是授武勋也可能是文勋,甚至还授过面对工部匠户的匠心勋章。

如果在上一年有重大事件发生,还会有其他相应的勋章授予。

比如抗洪勋章、一五计划纪念奖章等。

授勋结束的当日申时开始,华盖殿设大宴,大家伙痛痛快快的胡吃海喝一番,流程就算全部走完了。

而在这些流程中,需要皇帝在场的地方太多,没有皇帝,不增加一些流程的话,那就不成样子了。

总不能大家一睡醒先跑到户部领加俸,然后各回各家,等到初四那天,直接冲进皇宫开吃开喝吧。

这哪还有一点当官的样子,跟乞丐有什么分别。

不是伸手要钱,就是张嘴吃喝。

所以一定得加上几项。

杨士奇和解缙开始绞尽脑汁的筹备起来,而在距离南京不远的中都城,朱文奎也在做着回京的准备。

“忙活了一年,可以回宫见母后了。”

朱文奎在自己的居卧里打点着行囊,作为凤阳的知府,整个凤阳谁还敢管到他的头上。

而在一旁小桌子旁忙着吃东西的于谦却陡然问了一个问题。

“殿下此番回宫,跟通政司请假了没有?”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顿时让朱文奎停下了双手,半扭头:“没有,本宫需要吗?”

作为朱允炆这位皇帝的嫡长子,国家的大皇子,回家过个年哪还用的着跟通政司请假。

“如果殿下是以皇子的身份回宫,那自然不用跟通政司请假。”

于谦如此说道:“那如果殿下以凤阳知府的身份回京,就需要了。”

这话说的朱文奎乐了起来,放下行囊,走到于谦旁边一屁股坐下,好奇的问道:“你这话说的,本宫需要以凤阳知府的身份回宫吗,那多麻烦啊。”

身份不同,同样的一件事走起来的流程自然不可能一样。

如果朱文奎选择以皇子身份回宫,只需要向朱允炆这位父皇提前请示一下就足够了。

偏生朱允炆不在南京,那朱文奎还需要向谁请示?

又不是带着成建制的军队回去,虽然朱文奎也没有。

“那就得看殿下您,想不想参加新年大宴了。”

于谦埋头只顾吃,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陛下不在京,您就这么回去,过年这几天,就只能呆在皇宫里陪皇后娘娘叙些家长里短,不过您要是向通政司请个假,新年大宴,您就可以参加了。”

人家朱文奎是正儿八经的凤阳知府,南直隶脚下正四品京官,朝廷新年宴,京官能到南京的都可以参加,毫无不妥之处。

让朱文奎用凤阳知府的名义向通政司请假回京,自然名正言顺的可以以这个名义出席新年大宴。

“参加新年大宴,对本宫有什么好处不成?”

朱文奎给于谦推过去一杯茶水,免得后者噎到,玩笑道:“难不成我参加了,杨士奇还能让本宫在大宴上说两句?左右无非也就是个埋头吃喝,本宫稀的那顿酒菜,有那时间在宫里陪陪母后不好吗。”

“没什么好处。”

于谦抬起头,带着一嘴的残渣:“只不过是您能参加,而二皇子不能参加罢了。”

这句话一出,顿时让朱文奎怔住了。

良久后,嘴角扬起。

(明天万字,把昨天的欠补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