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三十二章:作践 31、四两拨千斤

2022-11-01 作者:姜远方

傅华摇了摇头,有点遗憾的说,没什么消息了,她的丈夫是不同意她继续追究这件事情的,她那一次是好不容易从家里跑出来的,我想她从北京回去之后,很可能就会被她丈夫给看管起来,再想出来,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了。要是上一次能把她留下来就好了。

邓子峰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一次她出来的时间点太不凑巧了,留下她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起孟副省长的警觉的。不过你也不要觉得她不会再来北京了,那个女人的性子很强的,决定不会就这么罢休的,我想她一定会把事情闹个水落石出的。

两人关于政治方面的话题就谈到了这里,一起吃晚饭之后,就分手了。邓子峰又在北京呆了三天,跑了几个部委,敲定了一些项目,然后就回了东海。

回到了东海之后,邓子峰就开始展现出跟他刚到东海时截然不同的作风了。他首先在省长办公会上谈到了东海省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认为东海省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相差很大,沿海地区像海川市这样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再想在gdp上有大幅的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东海省的内陆城市经济还很落后,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东海省想要在经济上获得较快的增长,必须把视线从沿海城市转向内陆不发达的城市。

邓子峰这时特别点到东桓市和河西市这两个属于孟副省长势力范围的地级市,以半开玩笑半指责的口吻说,老孟啊,你不要因为这两个市你在那边工作过,就不敢在政策上照顾他们,这是很不对的,没人会说你偏向他们的,反而人们看到的是这两个城市经济发展落后,拖了东海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邓子峰这么一说,把孟副省长弄得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并不是不想照顾这两个城市,而是这两个城市底子太薄弱了,一点点的政策倾向根本就没什么作用。而大的政策倾向孟副省长又说了不算。东海省从程远主政开始,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在沿海的那些城市身上,政策也是偏倾向与沿海城市的,沿海城市发展经济本来就有天然的优势,又有政策倾斜,经济发展越发飞快,自然就把与内陆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会议研究的最后结果,是决定东海省今后的发展重点要多往东桓市河西市这些内陆经济不发达城市身上倾斜,要多扶持这些内陆经济薄弱城市的经济发展。邓子峰要孟副省长尽快研究拿出措施,怎样去实现扶持内陆城市经济的发展。

邓子峰要扶持东桓市和河西市这样的内陆城市,对这个政策孟副省长自然是不能反对的,这两个城市是他的势力范围,如果他去反对邓子峰向这两个城市政策倾斜,肯定会招来这两个城市从官员到市民的怨恨的。从官员到市民,没有不想城市经济能够尽快发展起来的,这关乎市民们的生活,更关乎官员们的仕途。

但是孟副省长心中对此是是很不情愿的,他觉得邓子峰提出这个政策是有针对性的,是在收买人心。而邓子峰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收买人心,显然是想挖他的墙角的。

如果这个政策建议由他提出来那就没这个问题了,但显然如果他真的要提出这样的政策建议,邓子峰肯定会马上就反对的。政治有些时候就是资源分配的游戏,有人也通俗地称此为分赃游戏。而资源分配是包含两方面的,人事资源和物质资源。谁能主宰这两种资源的分配,谁就是政坛上真正的实力派。

人事资源的分配是掌握在省委手里,而物质资源的分配权利则在省市政府这边。邓子峰之所以要提出这个方案来,并不是真心的要发展东桓市、河西市这些内陆经济薄弱的城市的经济,而是想这些城市的官员们公开宣示,他才是物质资源分配的决定者。你想要在这些城市做出一番成绩吗?那就来找他吧,他会给你倾斜的政策扶持的。而官员们是没有人不想要政绩的,他们都想怕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只是这些分配下去的资源可不是白给你的,投桃报李,你也要对邓子峰有所回报的,而这个回报,就应该是一种效忠的表示了。

邓子峰这个方案一提出,就得到了东桓市、河西市等几个内陆城市的一片叫好声,这些内陆城市的主政者们纷纷找到邓子峰,跟邓子峰汇报他们发展城市经济的思路,需求邓子峰对他们的支持,从而获得省政府的财政资金扶持。

邓子峰算是在这些人身上成功收获了人心,而这看在孟副省长眼中心中真是又气又恼,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他给不了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想要的政策支持,就无法阻挠这些城市的官员们向邓子峰靠拢,如果他阻挠的话,不但有可能直接开罪邓子峰,更可能让这些内陆城市因此而怨恨他。

孟副省长心中暗自感叹邓子峰这一手做的高明啊,但是让他气恼的事情是,邓子峰到此并没有就罢手,邓子峰一改刚来时跟他合作的姿态,开始有计划地针对他了。

这种针对是从一件看上去很小的小事上开始的。当时是开省政府的常务会议,孟副省长在会议上做汇报,汇报材料中有一个数据他搞错了,邓子峰就抓住了这个极微小的错误,很严肃的提出了批评。在批评之中,邓子峰话说得很重,他说孟副省长这种态度对待工作是不行的。

孟副省长开始还没觉得邓子峰已经准备好要向他发难了,还仗着老资格笑着说,省长啊,也就是弄错了一个数据而已,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

邓子峰脸上却一定笑意都没有,他看着孟副省长说,老孟啊,你也是老同志了,怎么这么点认识都没有呢?数据能是小事吗?你不知道有句话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吗?我们这些做省领导的对待工作就这么不认真,你又怎么去要求下面的同志认真工作呢,我希望你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不要再用这种态度来对待工作了。

到这里孟副省长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但是邓子峰却没有停下来,他把裘新的案子提了出来,说,老孟啊,你就没从裘新那件案子上吸取教训吗?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的常务副市长,不明来源的财产竟然达到千万,不就是因为你放松了对他的严格要求吗?到现在你对工作还是这么不认真,难道你想让裘新的事件重演吗?

邓子峰这话说的太重了,等于是在剥孟副省长的脸皮,孟副省长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邓子峰点到了他的要害,裘新一案现在虽然进入了检控阶段,没有人会继续追查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孟副省长的事情。但是这不代表事件就已经过去了,相反事件的影响还在。而看邓子峰的架势,他是想让这件事情继续发酵下去的。

明明知道邓子峰是借题发挥,从一个小小的数据错误上竟然能够牵扯到裘新一案的责任上去,简直是在强词夺理,但是孟副省长却是一句话都反驳不了的。裘新和国强置业之间的交易是发生在他任东桓市市委书记的时期,而他对裘新的升迁是起过很关键的作用的。如果说他对裘新一案一点责任都没有,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也不能反驳,如果反驳,邓子峰再把裘新一案加以扩大化,要求继续追查下去的话,那孟副省长将要面对的可能就不是眼前的这一点点的尴尬了。

毕竟裘新一案还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除了国强置业行贿的那一小部分之后,那查出来的一千多万当中还有一大部分是说不清楚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案子结的有点急促。邓子峰也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清楚孟副省长不敢把事情闹大,这才敢重话敲打孟副省长。

所以孟副省长虽然坐在那里如坐针毡,却也不敢按照他以往的脾性,直接的去顶撞邓子峰,这一刻他已经没有了当初就要当上省长时候的那种骄横跋扈了,他低着头颓然的坐在那里,可怜巴巴的像一个做了错事不知所措的孩子。

邓子峰批评孟副省长的事情在会议结束之后,马上就在东海政坛上传开了,人们开始对邓子峰这个新省长刮目相看了,原本人们看邓子峰来东海之后,只会一味的说好话,唱赞歌,都以为这是一个软弱圆滑的的人物呢。谁知道这家伙硬起来不得了,竟然连孟副省长这种强硬的人物都敢收拾,而且孟副省长还一句话都不敢反驳,这可是省委书记吕纪都没做过的事情,充分说明了这个邓子峰是强硬的实力派人物。

就像傅华所说的那样子,下面的官员都是些人精,政治嗅觉都很灵敏的,邓子峰接连所做的动作虽然都不大,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震撼性的,有四两拨千斤之妙,不但轻而易举的就把省政府的主导权牢牢的抓到了手里,还让人感觉到邓子峰政治智慧是很高超的。

形势顿时来了个大逆转,下面的官员们领略到了邓子峰的实力,开始主动向邓子峰靠拢了,他们现在汇报工作的对象是邓子峰了,而非孟副省长了。官场从来都是现实的,人们认得是实力,而非是什么本土派、空降派的。

邓子峰看到这一切,心中忽然觉得很好笑,原来原本以为强大的对手是这么的不堪一击啊,这就好像是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孟副省长还真是一个纸老虎啊。

虽然邓子峰心里也清楚,孟副省长肯定不会甘心就这么雌伏的,以后说不定还会暗地里兴风作浪跟他作对的。但是邓子峰对此并不畏惧,他现在已经掌控了整个局面,形式上是占据主动,即使孟副省长真的有什么动作,相信他也是可以应付自如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 138看小说最新更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