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496.第496章 沧海桑田 之壹

2022-10-22 作者:微云疏影

田亩不能增加,产出一年就这么多,如果家里人口多了,却要多交税。这对平民百姓来说,绝对是一项不轻的负担。

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本来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一生的农民,纷纷选择参军。达不到参军条件的,惋惜之余,拼命生育。就连很多宗族也开出条件,如果哪家有孩子养不起,他们可以帮一部分的忙。

毕竟,朝廷已经下令,对外作战的军人,即便是残疾了,朝廷也有优抚,可以免去他们家中部分,甚至全部的租税。如果撞大运,有了军功,便有可能鲤鱼跃龙门!

一场又一场的大战打下来,不知多少家族因此受益,看得人眼馋极了,却苦于军队遴选越来越严格,没办法中选。好在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今之计,当然是让孩子们多练武,并鼓励族人多养孩子。只要养的多,总有那么一两个能被高标准,严要求的军队选中,送上战场。

杨繁求见玉迟,不仅因为两人有“半师之谊”,更重要的是,突厥西进,各国自然而然地要找大夏求援。

鸿胪寺非常友好地接待了这些使者,但具体的方针策略,朝廷会商讨。这件事,杨繁肯定要参与,便要向玉迟卖个好。万一玉迟在西域的时候,有什么认识的人,想要报恩,或者报仇,他不就能顺带做了么?

杨繁面对玉迟,姿态摆得很低,谈起榷市,自豪之余,也有些忧心:“榷市之盛,如火如荼。”

从他眼前流过的钱,每天都是以千万来计,饶是杨繁见多识广,也不免有些胆战心惊。

卖国之类的罪名,他是不担心的,只要不是想不开,没人会把这罪名安插在他头上。他怕就怕自己掌握不好分寸,毕竟,仗已经打了这么多场,谁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秦琬又是怎么想的呢?

再说了,战争对粮草的消耗是巨大的,如果不是江南运河开通,东南运路修好,大运河彻底贯通。从晋中、江南甚至辽东的粮草,源源不断运往关中,也不可能支持十年来对突厥的战争消耗。

大夏从突厥手里抢来了牧场与牛羊,但这些,够么?

玉迟沉吟片刻,才问:“当利大长公主过世,景之可曾送了奠仪?”

“府上已派人送去,我也打算明日亲往。”杨繁不明白玉迟为什么会这样问,但他明白,玉迟不会无的放矢。

隋家……

杨繁心中存了疑虑,次日一早便前往当利大长公主府。

当利大长公主有三个儿子,二十余个孙子、孙女,曾孙子、曾孙女更是不计其数。

光是主脉便如此庞大,真正顶用的却没有几个。

这也难怪,圣人命勋贵子弟前往瀚海都护府的时候,隋家没有积极响应;圣人对突厥开战的时候,隋家也缩在后头。等到大捷之后,隋家看着眼热,倒是想出人出力。但那时候,踊跃为圣人效劳的人也更多了,就像一块肥肉,人人都争着咬上一口。

当利大长公主的面子够用不假,但面子够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隋家唯一能打仗的瞿阳县公好容易“抢”到一官半职。只可惜,本次的大战还未拉开序幕,他就得回来丁忧。

正因为如此,瞿阳县公脸上的郁色,半点也不掺假。与一母同胞,看上去不过三十许的弟弟相比,不知苍老憔悴了多少。

杨繁不知晓,三十年前的瞿阳县公,名动长安,乃是无数春闺少女的梦中人。那时候,什么萧誉、叶陵、姜缘,全都被他压得黯然失色,更不要说他的弟弟。一天一地,万全没办法比。

只可惜,一朝踏错,便是二十载的沉寂。

玉迟见证了这对兄弟的过去,感慨良多。杨繁虽不知内情,但想到瞿阳县公对战功的渴望,心中若有所悟。

瞿阳县公尚且如此,其他人对战争的期盼,只会多,不会少。

大夏这台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再也没办法停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