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0774章 熟悉的气息(抱歉!今晚回来晚了!)

2022-10-09 作者:圣诞稻草人

扶持一些大理人,充当你的狗腿子,帮你敛财。

还可以将一些大理的俘虏,编成苦工,帮你挖掘大理地下的铜矿、金矿等物。

但不论你如何打,都不需要打的太快。”

“兵贵神速……”

朱能皱着眉道。

朱能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寇季给打断了。

“兵贵神速不假,但你要视情况而定。大理那个地方,易攻,难治。也许你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拿下大理,但想要消化大理,却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你消化不了大理,你能劫掠到的,就只能是一些浮财。

地下的金银铜矿,很难轻易拿到手里。

中间需要耗费不少波折。

唯有稳扎稳打,慢慢蚕食,才能将大理的所有钱财,以及所有的疆土,纳入到我大宋。”

朱能沉声道:“可不一口气拿下大理的话,就会横生枝节,平添许多变数。”

朱能担忧的是,慢慢蚕食的大理的话,大理会生出许多喘气的时间。

兵贵神速,能一鼓作气拿下敌人,就绝对不会放任敌人活到两鼓的时候。

在能击溃敌人的时候,给敌人时间,敌人就有可能卷土重来,或者彻底翻身。

寇季笑道:“所以你要掌握好攻打大理的分寸。你到了大理,找好了借口以后,挑几个最肥的大理城池先占着。

然后一边搜刮着钱财,一边派人给大理交涉,借此从大理皇室手里榨取一笔钱财。

等钱财到手的时候,再将他们推给朝廷,让他们跟朝廷谈。

到时候我和官家会出手,从他们手里再榨取一笔钱财。

在他们将钱财运出大理都城的时候,你可以派遣一些臣服于你的大理人,去截了那些钱财。

然后借此为由,再拿下大理几城,逼迫大理重新跟你,还要朝廷和谈。

如此两次,大理皇室中的浮财,差不多也就被榨干净了。

说不定还要从百姓身上捞一些钱补充进去。

而在此期间,你可以派人盯着大理。

谁骨头软,能臣服,谁骨头硬,不愿意臣服,你都可以看个清清楚楚。

等你杀到了大理都城以后,就可以砍了那些硬骨头,留下那些软骨头帮你搜刮大理的钱财。

无论是征集百姓去挖矿,还是向百姓增加税银,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口传达出去。

百姓若因此闹事,你斩他二三子,便可以平息此事。

如此往复,不需要太久,大理的百姓就会习惯被你压榨。

适当的时候,你给他们减免一些赋税,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权力,允许他们向那些盯着他们做事的软骨头发难。

他们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

寇季一席话,讲的很透彻。

朱能听的目瞪口呆,许久以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要不,你写纸上?”

寇季愕然的看向了朱能。

朱能干笑道:“你说的有点多,我记不全。”

寇季叹了一口气,橫了朱能一眼。

朱能笑嘻嘻的吩咐人去准备了笔墨。

笔墨到了以后,寇季提笔,将自己的一套想法写了下来。

朱能拿到以后,如获至宝。

寇季写完了东西以后,没有在朱府别院多留,乘着马车出了汴京城。

……

七日后。

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的奏疏送到了枢密院。

寇季拿到了三人的奏疏以后,并没有直接翻阅。

而是拿到了资事堂,跟赵祯一起审阅。

寇季到了资事堂以后,发现吕夷简三人也在。

寇季施礼过后,将种世衡、朱能、李昭亮三人的奏疏送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细细的翻看了三人的奏疏,翻看完了以后,一脸古怪。

但是他没有言语,而是吩咐陈琳将奏疏递给了寇季。

寇季拿到了奏疏,这才翻阅了起来。

三个人,三份奏疏,各有特点。

在对大理的战事上,种世衡和李昭亮的态度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都是用重兵,雷霆扫穴,上去以后直接将大理干趴下。

二人给出了详细的用兵策略,以及兵力调遣和兵力分布的数据。

寇季略微推测了一下,觉得二人给出的攻打大理的方式,可行性很高。

在对待大理钱财的问题上,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的态度不同。

李昭亮的态度有些大众化。

他想着一拨干翻大理,然后狠狠的抢一票就走。

在走之前可以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上位,以方便下次再抢。

种世衡的态度也有些大众化。

他想着一拨干翻了大理以后,将大理纳入到大宋的版图,然后慢慢治理、慢慢消化、慢慢搜刮。

朱能的奏疏跟他们二人完全不同,有点特立独行。

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事情,是他费心写的,其他的东西,他几乎是照抄了寇季的那一套说辞。

种世衡和李昭亮的奏疏,在用兵上,大相径庭。在敛财方面提出的策略,也很附和宋人的想法。

所以他们二人孰高孰低,现在还不好妄下结论。

朱能的奏疏,特立独行,十分扎眼。

不太符合宋人惯有的思维,但是仔细思量以后,会发现朱能谋略中的妙处。

赵祯也是察觉出了朱能谋略中的一些妙处。

所以才一脸古怪。

寇季看完了三份奏疏,看向了赵祯道:“官家以为,种世衡、李昭亮、朱能三人的奏疏,谁的更好?”

赵祯沉吟了一下,道:“若是没有朱能那份奏疏的话,朕应该会选种世衡。”

赵祯是一个古王朝的统治者。

身为古王朝的统治者,对自己治下的版图绝对是十分在意的。

种世衡提议将大理纳入到大宋,成为大宋一地,很符合赵祯的心思。

寇季疑问道:“那官家是选中了朱能?”

赵祯缓缓摇头,“朱能的奏疏特立独行,其中有许多妙处,还有许多朕思量不透的地方。朕吃不准他谋略的好坏,所以不该妄下决断。”

吕夷简三人听着寇季和赵祯二人的对话,心里略微有些痒痒。

朱能在他们眼里是什么人?

大老粗一个。

一个大老粗,在比试舞文弄墨的时候,居然隐隐压了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一头,他们心里自然好奇。

要知道,以种世衡舞文弄墨的本事,比一般的进士也不弱。

李昭亮亦是如此。

别看李昭亮是将门出身,就觉得李昭亮不通文墨。

李昭亮的才学其实不弱。

只不过将门出身的人,在以前,没办法借着才学登堂入室。

再加上此前文武相争的厉害。

李昭亮很少在人面前显露自己的学问。

朱能其实也不是什么大老粗。

他能依附在寇准门下,还是有些才学的。

只是比起家学渊源的种世衡,以及深藏不露的李昭亮,有些偏弱。

比起吕夷简等人,那就更不值一提。

所以吕夷简等人认为他是大老粗。

吕夷简在赵祯和寇季二人讨论的时候,忍不住插话道:“朱能一个大老粗,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赵祯和寇季二人闻言,齐齐停下了讨论。

赵祯对吕夷简道:“朱爱卿的文采虽然一般,但是他提出的一些策略,让朕觉得耳目一新,所以朕在会犹豫。”

吕夷简沉吟了一下,道:“能否给臣瞧瞧?”

王曾和张知白二人也一脸好奇的点头道:“臣也有心一观。”

赵祯思量了一下,吩咐陈琳将三份奏疏拿给吕夷简三人观看。

吕夷简三人拿到了奏疏以后,仔细的审阅了一番。

看完了三份奏疏以后,三个人的脸色也变得古怪了起来。

王曾抚摸着胡须,一脸平静的盯着寇季道:“寇季,朱能给了你什么好处?”

寇季干巴巴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王曾撇撇嘴,道:“老夫不得不承认,朱能拿出的策略,比种世衡和李昭亮二人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说到此处,王曾闭口不言。

吕夷简接过了话茬道:“只是,以朱能的脑子,绝对想不出如此高明的策略。他若是能想出如此高明的策略,老夫这平章事的位置,就该给他坐。”

寇季干咳了一声,道:“吕相的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吕夷简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张知白缓缓开口道:“吕公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大。寇季,你确实有宰辅之才,去枢密院,可惜了。”

赵祯在张知白话音落地以后,感慨道:“朕也觉得朱能的奏疏里,有一股子熟悉的气息。只是朕一时半刻没有想到四哥身上。

如今听三位爱卿提醒,朕才明白。

朱能的奏疏里,有一股子不走寻常路的气息。

四哥最擅长的就是不走寻常路。”

说到此处,赵祯盯着寇季笑道:“朱能的奏疏,是四哥代笔的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