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八十三章 含泪离别

2022-05-18 作者:人生放歌

对于李军和苏静这样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来讲,他们不但带着对事业的追求,还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总是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正是这种激情让他们时刻充满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不去过多地思考来自于现实中的困难;当困难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人为所能够控制住的。

现在的李军担任基层的新兵排长,责任重大,不但不能和苏静长相厮守,甚至于连出部队大门都不可能;再说了,基层连队不同于机关部门,带兵人每天和战士们在一起摸爬滚打,每天都要进行严格而艰苦的训练,哪里来的时间去看望苏静呢?好在苏静是一个对爱情执著而痴情的女孩儿,善良的天性和良好的家教告诉她,在爱情面前要专一,用正确的爱情观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否则,要是一般的女孩儿早就和李军说拜拜了。

遇到苏静这样的好女孩儿,也是李军的荣幸,尽管他是一名军人,大小也算是一名军官,但苏静看中的也并非完全是这个吧!凭借她的家庭和本人条件,要想找一个条件好点的还真就不成问题,这一点李军也清清楚楚。

当然了,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对待爱情这样专一,还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美好的未来。不愿借助于父母的力量来展示自己,哪怕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再艰难些也无所谓。

他们相信自己十几年学习的能力一定会赢得一个应有的社会位置,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现在的工作都不错。一个是国家公务员,一个是部队的军官,他们又怎么能不满足于现状呢?看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只有知识才能够赢得未来。怨不得几千年来涌现出那么多寒门学子呢?是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这也是普天下之大众内心世界的表白吧!

李军和苏静双方的父母看到两个孩子的现状都很满意。即使他们因为不能总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不高兴,也会凑上前来和他们交谈。通过沟通来化解他们内心的愁绪。作为父母,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都是过来人,懂得他们那种相依相恋时的感觉和心情。在交流中谈过去那些时代走过来的人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开导他们学会满足现状。往往会拿老年人来对比生活的改观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还真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给这对年轻人的人生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让他们学会了一个人面对生活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和态度。

苏静来看李军让李军几个月来纠结的心舒畅起来,这种军营生活在外人看来,往往充满着很多神秘的色彩,看着那些军人笔直的身板。标准的军礼,良好的素质和令人羡慕的一身绿军装,其实那是不了解军队的紧张生活。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一切都是军事化的管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管理即是对军人的锤炼,也是对军人的约束,有着它的两面性。说锻炼人就真锻炼人,你看经过部队锻炼的人的走路姿势、作风养成、言谈举止等等,都是部队生活磨砺出来的。说乏味和艰苦也真是如此。因为它不像在部队之外生活的年轻人一样自由,他们时时刻刻都要受到部队纪律的约束。带着国家的使命来生活,这就是这种特殊群体不同于地方青年之处。

他们靠什么来维护军人的尊严,他们是靠平时严格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素质,以便在国家需要时能够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否则,作为一名军人,在国家需要你时,你不能胜任国家的需要,那你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军人,愧对军人这个称号。

所以,凡是当过兵的人,经过几年的部队生活后,大多都具有这样的思想。李军知道他现在还无法让苏静满意,不能给她带来亲亲我我的生活。自己连出去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还怎么谈得上满足于她的愿望呢?他只能在心里为她记上一笔,安心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将来能够在职务上提升,算是对她的一种心理回馈。其实,女人这种心理也不是没有,但苏静还是和其他一些女孩儿有很大区别的,她是个很要强的女孩儿,她理解李军的心,她也懂他,要不然她也不会来看他。

在苏静心里,她把李军看成了自己的未来和生命,要不是对他炽热的情感和热烈的爱的驱使,她还真就不会来看他,她还真是个事业心和自控力都很强的女孩儿。

她希望她的到来能够给李军带来生活和事业上的动力,让他为了事业守住寂寞,甘于寂寞。也在告诉他,有她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切困难都可以闯过去。

苏静看看表,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必须得走了,要不然太晚了。她告诉李军她来看他离开家时和母亲说的话,说回家陪父母过三十,大概父母在等她回家吃饭呢。希望李军安心工作,不要惦念家里,等到他新兵连结束就好了,就可以解放了,回家陪她。

苏静不想出于对李军的理解和工作上的支持,而在连队呆的时间太长,来分散李军的精力,即使她对李军不舍。她美丽的一对大眼睛在李军的面前闪动着,久久地注视着,虽然一句话也不用说,但她的眼睛却像一颗针一样能够穿透李军的心。她的默默无言并不代表着她没有说话,而是在用眼睛说话。在用心说话,默默的凝视就是彼此内心世界最好的表达。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其中的内涵就是对他们心灵世界最好的诠释。

在爱情面前。即使再坚强的女人,也有她脆弱的一面,苏静一直以来就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在她的同学面前,她是个公认的硬心肠。似乎硬到无情无义,其实那是对她的不了解,她也是女孩儿。有着她柔情似水的一面。

在别人的面前她永远都是最坚强的,但在李军面前永远也坚强不起来。尤其是在这种场合下,爱情的小火苗燃烧的正旺盛的时候,却偏偏要离开,她又怎么能舍得呢?毕竟站在她面前的是她内心深深爱着的人。这种甜蜜的爱才刚刚开始,她才刚刚感受到那么一点点甘甜的味道。她希望永远陪伴在李军的身边,永远和他在一起,永远享受那份温纯和甜蜜。即使用一生的时光来感受,她也不会说一个不字。正因为爱情的甜蜜吧!天下所有女孩儿和女人都愿意用一生来感受,让自己永远处于爱情之中,一辈子来谈情说爱,哪怕不结婚生子也心甘情愿。

李军看苏静一直在用深情的眼光看着他,他知道她心里难受。匆匆的一次相见就要分别,怎么能够割舍依依的情感呢?下次相见还不知何时?即使是男孩子也会在即将分别的恋人面前用真情来挽留,更何况像苏静这样文静而重情的女孩儿呢?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李军也不能离开部队半步,部队的纪律告诉她,无论是谁都不能违反。

“我要走了,你自己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好好带兵,多吃点辛苦!我相信我们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这种境况也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改变。”苏静临走之前叮嘱着李军。担心他有心理包袱。

苏静现在非常相信李军,通过这几年大学期间的交往、交流和沟通,开始从表面认识到思想认识,再到感情接受。这种思想与情感上的转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无论是在家庭出身上,还是在成长环境上,他们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李军从小就是在农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农村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处于极度贫困的边缘。即使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和苏静生长在城市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别。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条件优越,眼界开阔,而农村成长的孩子见识是狭窄的,好在李军一直读书,随着环境的变迁,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思想上的开阔,眼光也越来越突破了局限。正是意识到了自身条件的不足,他才报名参军,决定考军校,认为这是一条可以走出农村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凭借着几年来的刻苦训练,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进步,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军校。

他所走过的道路苏静都看在眼里,她认为这是李军最值得她欣赏的地方,也最让她感动得地方,她发现了李军在内心深处隐藏的潜能,是她所期望的那种类型的男孩子。一旦看到了李军身上的优点,他也就会义无返顾地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他的身上,甘愿托付终身于他。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和感情的发展,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发牢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