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七十八章 新年的祝福泪花儿闪烁

2022-05-18 作者:人生放歌

宇飞的家坐落在村子的后边,一眼便可以看出这是老生产队时期的房子,房子是典型的北方结构,上半部分是红松木打制的三脚架支撑,再钉上杨木板,之后铺上瓦,这样的结构利于防水。前脸用灰砖垒成,两侧和后面用稻草和泥编制后抹上黄泥。院落足有10000平方米,房后在改革前叫长垣,四周至今还保存着夯土夯实的四周围墙,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已经有几段倒塌了。保留下来的也不完整,成为了残垣断壁,似乎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这里对于宇飞来讲再熟悉不过了,虽然这个房子是在分田到户时买下的,但还是记录了他们家庭生活的变迁。记得买这个房子时,是他父亲从银行贷款3000元钱;由于家庭生活的艰难,贷款至今还没有还完,这也成为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那一年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大幕刚刚拉开,他还是个懵懂的初中少年;但他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转学去了离家50公里远的父亲单位住宿,就近读书。

这个院落虽然经过两个哥哥的几次修整,但仍然看得出它的陈旧。在整个学生时代,每次回到家的宇飞都会在房前屋后转悠转悠,看看这个养育了他的家。即使参军休假回来做短暂的停留,他也会用依恋的眼光四处瞧瞧,久久不舍地离去。

二哥刚刚把手扶拖拉机开进大门前。就看到几个孩子在院子里,边放小鞭炮边玩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概是听到了拖拉机的声音吧!大哥大嫂二嫂打开房门迎了出来。等待着二哥早点回来吃三十团圆饭。

当宇飞抱着女孩儿,把李铁匠扶下车时,三个人都怔住了。

“三弟,你回来了,咋不事先写封信告诉家里一声呢?”大哥高兴地大声喊着,然后对身边的儿子说道:“儿子,快告诉你爷爷奶奶。说你老叔回来了!”

几个孩子赶紧跑进屋向爷爷奶奶报告去了。

三弟:“爸妈这几天总叨咕你,盼望着你能回来。这回爸妈肯定高兴了!”大嫂高兴地上前说了一句。

“是啊!大家都盼你能回来,还真把你盼回来了!快进屋吧,饭菜都准备好了!”二嫂补充了一句后上前接过女孩儿抱在怀里,然后询问并赞叹道:“这是谁家的女孩儿?好可爱呀!多漂亮的大眼睛呀!”

“大叔。赶紧进屋吧!外面太冷了,进屋暖和暖和。”二哥用手扶着李铁匠说。

“这是李大叔,这是他的孙女,这是我大哥大嫂,这是我二嫂......”宇飞赶紧给大家相互介绍了一下。二嫂才从惊愕中醒悟过来,连连发出“噢,噢”的声音,然后看着李铁匠说:“大叔好!”

互相简短的寒暄问候之后,大家忙着把年货搬进了屋子。

宇飞刚一跨进房门。就看见父亲宇志平搀扶着母亲李秀珍站在东侧房门前向外张望着,等待着宇飞的归来。一对老人家眉开眼笑,两双渴盼的眼神流露出少有的欣喜。看得出他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积压多年的情感释放。瘦弱的父亲已失去了当年挺直的腰板,承载着家庭重负的后背已经驼起;双鬓染上了岁月无情的霜花;塌陷的眼睛左顾右盼,似乎证明着他年轻时的英气。羸弱多病的母亲过早地披上了满头白发。在宇飞记忆中母亲美丽的大眼睛失去了光彩;俊俏的脸庞被深凹的皱纹所取代;双手颤抖地扶着门框,病魔无情地吞噬了她青春的容颜。两位老人破旧的衣着上贴满了精心缝制的补丁。

炕上铺着宇飞当年盖的褥子,褥子旁边放着一大盒药,中西兼有。箱子上堆放着水剂药瓶,上面缠绕着吊钩。墙壁上方贴着一幅风景年画。下方是清新的白纸,透视出宇飞中学读书时写满古诗的旧烟盒皮;灯泡吊绳开关上刻着他和哥哥睡觉前的字谜;柜子里的被褥和枕头干净整洁,看得出是两位嫂子年前精心拆洗过了。窗户外面钉上了防风保温的塑料布,内侧贴着一个年年有余的窗花儿。

宇飞看到父亲母亲的一刹那儿,立刻上前一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大声地喊了一声:“爸妈,我回来了”,然后顺势把两位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了怀里。此时此刻的宇飞再也控制不住他对两位老人家思念的情感,泪水像断线的珍珠一样顺着他的面颊奔涌而下,他又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似地呜呜哭了起来,很难看得出他是一名入伍多年的军人。

见到儿子的父母更是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好一会儿,父亲才从平静中舒缓过来,看着儿子说了一句:“好啦,好啦,儿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不要这样,你已经是一名军人了,不许这样。你有出息啦,爸妈看到你高兴,真没想到你能回来过年!”

宇飞用手背抹了一下眼上流下的泪痕,不好意思地看着父亲母亲说道:“这次休假是部队领导对我的理解和爱护,知道你们二老身体不好,特意给我20天假,让我回家看看你们。

其实部队在这个时候很难休假的,尤其像我这样刚刚毕业的军官;越是年关抓的越紧,越要加强战备,这是由部队的性质决定的。”

好一会儿,宇飞才从父爱与母爱的情感里走出来,猛然想起了什么?啊!他才发觉没有给父母介绍李铁匠和小女孩儿。

抬头一看,侄子侄女正围着二嫂抱着的小女孩儿看,并逗女孩儿玩,觉得很好玩似的;孩子已经醒了,睁着眼睛在张望,也不感到陌生。

宇飞走到李铁匠身边对父母说:“爸妈。这位是我在今年参加抗洪抢险时认识的李大叔,小女孩儿是李大叔的小孙女,父母被洪水冲走了。现在爷俩儿相依为命。部队领导一直惦念着他们,我趁休假回来看你们的机会,自己决定去他家儿把他们爷俩儿接了过来,准备休假结束后带他们一起回部队。李大叔年岁大了,照顾不了孩子,到部队后我们部队官兵都可以伸一把手,照顾好他们!”

“好。好,一定照顾好他们!爸妈也帮不上你什么。你自己的事情自己酌量着办。”父亲宇志平对宇飞说。

“先吃饭吧,再不吃饭菜都凉了!三弟回来过年,大家高兴,吃完饭坐下好好聊!”大哥上前看着父亲。然后又看看母亲说道。

“好!咱们先吃饭,儿子回来不容易,这么冷的天气,他李大叔和孩子都饿坏了吧!赶紧上桌。”母亲李秀珍环视了一圈后,眼睛落在了李铁匠的身上。

“没事没事!孩子和你们都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了,孩子在部队一直忙,回到家里还不多聊一会儿呀!你们老俩口可真是养了个好儿子,这是你们的福分,我都跟着沾了光!”李铁匠注视着宇飞的父母说道。

“大叔。您坐在炕头,把鞋脱了,里面暖和。”宇飞用手指了指炕头说道。

“那可不行!中国人有讲究。老人都坐在炕头。大哥大嫂年岁大了,身体还不好,你们二老坐在炕头,我就坐在这儿。”李铁匠用手指了指位置,然后扶着宇飞的母亲上了炕头。

等到宇飞的父亲宇志平坐好后,宇飞给李铁匠边脱鞋边说道:“大叔。你挨着我老爸吧!你们老哥俩今晚喝几口,暖暖身子。这一路把你累坏了,也没有照顾好您!”就这样宇飞把李铁匠让到了父亲的身边坐下。

“我看看菜做的怎么样了?大嫂二嫂都忙一天了,累坏了。”宇飞自然自语地叨咕了一句,然后转身向厨房走去。

北方人有着特殊的风俗习惯,就是家家在大年三十这天最忙。男人起床后开始清扫院子,带着孩子们贴春联、福字、挂钱(就是在彩纸上刻上带有图案和祝福的短句,也叫剪纸),之后帮女人和面蒸小饽饽(把事先发好的白面对上小苏打和好,直至酸碱中和,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一块块的面皮,要比饺子皮厚很多,最后在里面放一些馅包好,如:蒸熟的小豆搅拌成豆泥拌上白糖,或把炸好的肥肉剁碎拌上白糖,或炒熟的花生、芝麻搅碎拌白糖等作为馅)和发糕(北方独特的美食制作方法,一般都是用大锅来蒸,首先把粉碎成粉的糯米先铺一层在锅帘上,其次用刷子沾水喷洒到糯米上,让糯米湿透为止,然后撒上事先煮熟的小豆,有的用红豆代替,进而再撒一层糯米粉,这样反复进行,最上面一层撒上小豆最好),然后煮肉(猪肉、鹅肉、鸭子肉等等),接近傍晚时开始做晚饭,饭做好后开始放鞭炮,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祈盼与祝愿。

宇飞正说着,大嫂二嫂每人端上来满满一碗菜,宇飞赶忙上前接过大嫂那碗烫手的小鸡炖蘑菇,之后又接过二嫂手里的猪肉炖酸菜,一一摆放在桌子上;随后宇飞帮着把其余几个菜也端了上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宇飞对大嫂和二嫂说道:“大嫂二嫂,你们坐在爸妈这边,我和大哥二哥把鞭炮放了;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全家人团聚,庆贺一下。”之后,宇飞拽着大哥二哥拿起鞭炮走出了房门。

“我也去!我也去!”几个小家伙互不相让地跟着跑了出去。鞭炮是小孩子的最爱,什么时候都不会落下他们。

老夫妻和李铁匠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打心眼里高兴,丢弃了一切烦恼和不快,一边带着喜悦的笑容畅谈着他们交心的话题,一边等待着孩子们。

只见窗外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道道喜庆的火花像彩虹一样从空中划过,由小到大,进而在高空中炸开,留下一圈圈美丽的弧线,闪烁着几代人内心的祝福。

十几分钟后,宇飞进屋从兜子里掏出了从小城上车前带回的酒。起开瓶盖后看着父亲和李铁匠说道:“大叔。爸,这是小城的特产酒,我们的战友都说味道不错。这瓶是珍藏了二十年的,你们尝尝咋样。”并伸过去给他们看了看商标,然后给父亲、李铁匠、大哥二哥各倒了一杯。

“你也倒一杯呀!”大嫂看着宇飞说道。

“三弟哪里喝酒呀!你忘记了,大嫂?”二嫂看了大嫂一眼反问道。说完,二嫂就拿起一瓶打开的可口可乐给宇飞倒了一杯。

“那人还不能改变呀!何况三弟当兵已经这么多年了,在部队能不喝酒吗?是吧,三弟!”大嫂看着宇飞打趣道。

“大嫂既然说了。那我今天就陪爸爸大叔和大哥二哥喝几口,反正也到家了。今天看到爸妈心里高兴,还有大叔来咱们家。”说完,宇飞自己换了一个酒杯也倒满了。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弟妹。”大嫂用眼睛看着二嫂。证明着自己的正确。

“是啊!看不出来,原来多文质彬彬的书生,几年部队生活就改变得面目皆非了。”二嫂扫了大家一眼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