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第58章 细雨无声

2022-05-18 作者:与风月无关

一年后,谣谣在娘家的支持下,在自然村的公路边开了一个小店,店里生意还行,能够管到一家人的开支。

虽然如此,老公不喜欢,因总有一些人长来与她搭讪,开店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有人来才有生意。

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当然也有不怀好意的人,有事没事,就是不买东西,也来小店搭讪,养养眼,开开心,甚至还有处心积虑,想来揩揩油。

过了几个月,店里收入很是可观,有钱了,谁不爱财,老公逸凡说这事也就渐渐的少了。

谣谣开店,她的能力一下子显现出来,就是顾客来拿三五样不同的商品,不用计算器,她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报出是多少钱,而且一分钱不错。

有顾客来购几样商品,谣谣一口报出钱数,顾客当然有些不可思议,也怕她算错,还拿出手机核对一遍。

核对过了,又核对一遍,对呀,这时顾客不得不赞叹,‘神算’。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开了,有人来考考谣谣,一个用计算器,一个用心算,用计算器的还比不上谣谣心算快。这周边的人服了。

久了,附近的人来购东西,都知道她算的帐基本不会错的。

老公逸凡在家管种田地,谣谣在小店做生意,他们家里的生活,可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这个时候,谣谣不满足现状,想把小店改一个超市,因开超市就得挪位置,离家就远了,老公死活不同意,说什么这小商开得好好,就知足吧,别这山望着那山高。

当时,开小店不是谣谣娘家人硬撑着,连小店都开不起来。

她想到又有何用,男人不支撑,天天同你吵死,你说烦来烦人,男人在家里还是说了算的,在这里以行成了惯例。

谣谣脑子活,加上她开小店人来人往,外面的事听得多,思想就更开阔了。

老公认为开超市本钱大,一个女人在外开店,他不放心,原本开小店他就不愿意,现刚刚能赚一些钱,又要想来个大的,没有一点把握。

逸凡也想钱,也不怕钱扎手,但他不敢冒这个险,还是怕老婆出什么事,反正他是顾虑重重。

第二年,有的家庭劳动力多,家里的田不够种,就会到外找其它事做,也有不少的人到外打工,有人富了起来,也有的一年到头弄不到一分钱回来。

谣谣想起了保林,他出去在这里是最早的一个,去年没有回来,听说他今年回来了,好像还错,没有人知道他是赚了钱,还是没赚到钱。

但她一直在关注着他,不是他,她也就被大队长糟蹋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好好感谢人家。

不是上面政策好,谣谣也想不到开店,想日子好过点,就得拍大队部干的马屁。(现大队改为村了)

王保林回来听说谣谣有心算本领,他也想来见识一下。

自从他救了谣谣后,大队里没有安排他在小学当民办老师,这个位置,给了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兰馨的妹妹。

王保林是高中毕业,他没有这个平台,如大水牛掉到古井里,有劲使不出来。

谁管你有没有本领,你有本事,别人不用你,你能怎样?

保林心里憋屈的很,丢石头总打不破天。

不是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一要有机遇,二要有贵人相助。

可王保林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

王保林本想去告大队长,父母一再拦阻,他不想伤父母的心。

最后,还是放弃了告大队长的想法。

他很清楚,若是告不了,大队长会变本加厉的。

他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他要同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

“爸,妈,你们将我读高中,吃了一少苦,指望我出人头地,虽然这个村,我是第一人,也没有用。我不能这样在家里窝着,我想出去,到外面闯一闯,锻炼自己。”

父母听了王保林的话,王保林的母亲泪就流了出来,她怎舍得儿子一个人到外面去闯世界,就是饿死,她也愿一家人在一起。

何况现在田地分到了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生活好了起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王保林哪里有个方哟。

他有方,他不确定,他只想到发达的大城市,具体干什么,他也不知道。

“儿子,你这样没头没脑的出去,干什么事呢?找不到事做,那怎么办?”父亲也有些担心。

“爸,妈,你们放心,人不会被尿憋死的。”

“话是这么说,一个人出门在外,遇到什么事,没有人能帮到你。”

“爸,妈,你听过这么一句话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万莫欺少年穷。’我现在是穷,我会努力,定会能够撑起一片天的。”

“雄心壮志是好事,人一日三餐就不易了。”

“爸,是听过列夫托尔斯泰吗?他说过:‘理想就像鸟儿的翅膀,没有了理想,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再也不能飞翔。’”

“什么斯泰,是人吗?”王保林父亲问了一句。

“当然是,他是俄国人,是位伟大的作家。”

“中国人都不比,还比什么外国人。”母亲也插了一句。

“哈哈,妈,我不是同他比,我是说一个人必需有理想,有了理想,就朝着这方向去努力。”

父母也是心痛,儿子跟着父亲在一起干活,起早摸晚,没有丢过一天工,手起了血泡,把布一缠又继续干活,叫他息休,他就是不干。

父母知道儿子心里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想法就是同别人就是不一样。

要真的不让他出去,在家这样下去,也会把他逼疯的。

“儿子呀,你要是不得罪大队长,你就有可能去大队里去当民办老师了,也不用受这份罪了。”母亲还是想着,那次救了谣谣的那件事。

“妈,就是不得罪大队长,他也不会让你去教书的。”

母亲想想也是,大队长的小女还没有毕业就拉了回来当老师,不就是抢这个位子吗。

“儿子要出去就让他出去,将家里仅有的一百多元钱带上。”

父亲松了口,父母给的钱,保林也没有推了,若是推了,母亲一定很伤心,甚至不要他出去了。回头弄到了钱,寄回来购化肥就是了。

“儿子,到外去,不行你就回来,家里田地也分了,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吃饭不愁了。”

“妈,你放心,儿子都二十二了,自己能照顾自己,别担心。”

“到外要常写信回家。”

“知道了。”

父母洒泪送走了儿子。

近两年来,他在外吃的苦从来就没有告诉过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

保林父母知道儿子在外一定过得不好,但,对一个农民来说有什么办法,只有每个月儿子有信回来,有了儿子的信息,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慰。

每一次收到儿子的汇款,父母都给他存着,盼着儿子早一天回来,好多人在门口做事,也很搞钱。

尽管儿子来信说,他很好,父母还是不信,要是好不早回家了,是没有脸回来。

老年总是这么想着。

这次儿子总算来了,看到儿子没有瘦,反而长好了,搞没搞钱是次要的。老两口真的是好高兴。

谣谣虽说没有在他老公面前提起过王保林的事,她在小店里,一但有人说起王保林,她都很认真听。

当人们说:“王保林就是作,不务正业,一个农民不思种地,把一对老的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在外漂流。”

她就会说:“保林他有他的理想,他不是在外打流,他是在寻找他用武之地。”

“广阔大地大有作为,农村就没有他用武之地?再说现你只要勤劳,就会有吃有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