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开张

2022-05-18 作者:蜂蜜乌龙茶

开张

听赵二解释了一番, 姜锦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 那周大郎把自家的这个前铺后宅的卖给了他同年的一个好友, 卖了一百三十两, 却没说他急着卖房的原因, 那人自觉占了个便宜, 十分满意。

不想这两下合约已经签订了, 那家买房的才知道周家是惹了麻烦,还可能是灭门之祸这样的大麻烦才卖房子的,顿时觉得上当受骗了, 要退钱。

周大郎如何肯干?他觉得他本来就降价了,说对方不也没问么,文书契约都签了, 当然不能退钱了, 两下就扯起皮来,闹的不可开交。

赵二知道姜锦本来就想买周家的房子, 而且他记恨周大郎那日伤了他面子, 便要故意施为一下他的本事, 因此他分开人群, 走到前面,先拱了拱手道。

“周大哥, 这位老爷, 且听我一句?”

“你说吧?”周大郎恨不得有人来给他找个台阶下。

赵二笑了笑道, “周大哥你这话说的,如今虽然是冬天, 日头不毒,在外面站着说话也不像,周大哥款待我们一杯茶如何?”

这话提醒了周大郎,何况他最好颜面了,不然当初也不会连典房都不愿意,此时看着围着的看热闹的,他顿时后悔,马上答应了下来。

而买房的那人却觉得赵二这是另有想法,说不准有什么解决办法,便也进了屋。

姜锦站的有点远,就见赵二趁人不注意朝他眨了眨眼,跟着周大郎进屋了。

姜锦大约猜出了他要做的事情,便也不急,在街边逛街问价,算算人流量什么的。

不得不说狮子街这地方人流量还是不错的,但是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其实周大郎如果不是开茶馆的话,做点别的生意应该赚的还不错的。

姜锦站在大概有一刻钟的功夫,大概就看到卖卤猪肉猪下水的做成了三笔生意,而卖粮食的声音更好,来了五拨人,卖烧饼切饼的人流量最大,新出的一炉烧饼卖完了,不过烧饼一个两文钱,一炉出来三十个,大概也只能赚三四十文钱。

当然其实也不错了,毕竟是京城,这地方人流量也大,这一天烧饼店怎么也能卖出十炉二十炉烧饼的,一天净赚最少五六百钱,不算人工,一年就是上百的银子。

别看长宁郡主随便捋下来个玉镯子就能卖五六百两,那是因为长宁郡主是郡主啊,还是皇帝的亲侄女,比宫里的公主也不差什么。不然定南侯府也不会废了那么大的功夫,一直想把长宁郡主娶进来。

寻常人家的收入,就拿孙老大夫一开始给姜锦开的工资,一月一两包一顿午饭,这还是孙老大夫对姜锦特别照顾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孙老大夫的医馆一年也就挣个百把两,这已经是很过得去的人家了。

姜锦心知想一下子再发镯子那样的一笔大财,是有些困难的,对包子店的生意预期也不高,如果一天能卖掉一百五十个包子,一个净赚一文钱的话,一月也有五两,一年也有五六十两,就算是一天卖不掉一百五十个,卖一百个,一年也有三四十两,在当下的物价,很够生活了。

毕竟自上次着火之后,姜锦心里觉得有些亏欠柳叶,心里也想给柳叶准备份厚厚的嫁妆,至少有十亩地,一个小宅子,不管是说亲还嫁了人后都硬气。

因此那镯子卖的钱,她单留出来了二百两,如无意外情况,就是预备给柳叶做陪嫁。剩余的钱她买了房子后,不再想法赚些,也绝对不够她活的宽裕。

这边姜锦心里盘算的差不多了,那边赵二也从周大郎家中出来了,周大郎还亲送了他出门,两人看着都颇高兴。

而赵二看了周大郎回了屋子方才走到姜锦身边,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姜姑娘,咱们溜一圈去,回来正好签合同。”

姜锦见他笑的得意,这么个中年男人竟然能笑的跟有狐狸尾巴在后面摇动一样,也有些无语,不过赵二这么高兴,应该是好消息了。

“赵大哥到底砍价砍到多少了?”

赵二伸出个手指头,摇了摇。

“一百两?”姜锦还真想不到,实际上周大郎那个房子一百五十两都算是便宜的,“赵大哥,你可真厉害。”

赵二笑道,“我好歹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其实那两家各退了一步,那买家吃了十两银子的亏,再说动周大郎那个蠢货就容易了。不过话我可说到前面了,今儿这房子我给你费了这么大劲儿砍价,中钱,我要收十两银子。”

他这一下相当于帮姜锦省了三四十两,十两银子容易,姜锦当下就答应了下来,等和赵二在石子路上逛了一圈儿,去了周大郎家花了一百两把房子买下来。

姜锦怕周大郎反悔,周大郎也怕姜锦反悔,两人都趁热打铁,又去换了红契,都放下心来。

姜锦自然也没少了赵二的中钱,光这买铺子的事麻烦赵二好几次了,赵二不能不说是十分的尽心尽力,姜锦也不会小气。

当下各自满意,姜锦回了孙家医馆,与众人一说,大家都挺高兴。孙老爷子孙老太太虽然嘴上说不回老家也没什么,可是心里肯定还是想回去的,只是不能扔下姜锦和柳叶不管,若要借给两人住,无人看家,有些精细东西也不放心。

就是柳叶,心里也觉得松了口气,她之前在村里居住,虽然是租的房子,到底比在孙家医馆里自在的多了,何况如今有自己的房子了。

周大郎那里,虽然他老婆周大娘觉得一百两卖的便宜了些,但是卖都卖了,还去换了红契,官府那边备了案,也没办法了。何况,周大郎是要当官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到时候几十两银子算什么,说不准几千几万都有呢,因此她也就只嘟囔了几句。

周家还是怕被人杀他全家,把房子卖了,没两日就收拾包袱走人了,家中的那些粗重家具包括原本茶馆的桌椅板凳都没有带走,被姜锦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下来。

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姜锦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和前世第一次买房一个感觉,在这大梁,她终于有个家了。

而且,比上一辈子,还有进步呢,这房子虽然同样是二手房,上辈子是一室一厅的老破小,这个可是二层带店面的门面房呢,于是想想就更开心了。

柳叶腿上受伤暂时来不了,但是被姜锦描述的也十分期待,说到底,谁想在外颠簸流离?谁不想有个家?

周大郎一家那些粗重的桌椅板凳都没带走,柜子家具什么的也只带走了好木头的,对于姜锦和柳叶来说,剩下的两个大衣柜,一个五斗柜一个碗柜也足够他们两人用的了。

姜锦主要买的是家居用品,被褥衣服,锅碗瓢勺之类。之前买的新棉花做的新被褥都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连带衣服什么的都没剩下,还是很可惜的。如果不是姜锦和柳叶从侯府穿出来的衣服被她暂时放在了孙老大夫处,现在真连个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不过这次姜锦手头宽裕了,也不用灰黑青粗布了,而是用了松江棉布,请了附近的两个媳妇帮忙做了被褥棉袄,一人给了一百钱。锅碗瓢勺又重新买了一套布置好,又买了米面粮油什么的。

衣食住行,这么着也差不多搞定了,也就花了姜锦三四天的时间,然后挑了个最近的好日子,姜锦和柳叶搬到新房子。

前世里搬新家都讲究温锅,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大梁竟然也有这个习俗。

孙老大夫夫妻送了半只猪腿,可以说是十分的大方。赵二送了一只烧鸡一个卤肘子,大约是上次姜锦给中钱给的痛快,他也大方了一次。

剩下的卫三郎提了两瓶酒来,惠宁师父听说姜锦搬新家送了些庙里自己晒得干香菇干木耳,不过出家人不吃荤,只是送了东西,人就不来吃饭了。泉水村的村长也来了,还送把姜锦之前因为着火遗失的匣子给送了回来,又提了两鱼。

姜锦是万万想不到这匣子还能找回来,也是非常高兴,忙请孙老大夫帮忙招呼来客。

除了这些人孙家医馆附近比较熟悉的近邻送的就少多了,有送豆芽豆腐,也有送年糕发糕的,图个好彩头。

最让姜锦吃惊的来客是蒋二,这哥们之前搬家的时候凑巧路过,帮了半天忙,问清楚哪天正式搬进去,又来了,还送了一份贺礼。

不薄的一份礼,他还命人抬了个匣子来,上层放着两封二十两银子,下面是四块尺头,都是绸缎,怎么也得值个十几二十两。

这样的时候,别人又是好心,姜锦又不好不收,而且她和柳叶只两个孤女,让众人看见了和这样的人物交好,对她只有好处的。但蒋二数次帮她,姜锦也觉得有些过愈了,只好寻思着等过年的时候得送份厚礼。

不过眼下还有个问题,来了人不少,饭菜上姜锦准备的就不充分了,不过这也难不倒她。

姜锦原本觉得人少,做个火锅什么的也不错,如今男男女女里里外外,足来了二三十人,可不得正经炒菜做桌席面了。她瞅着时间不早了,先请孙老太太帮忙招呼客人,自己就进了厨房。

这宅子因为当初是开茶馆的,厨房颇大,光烧水的大炉子就两个,又有个炒菜的灶台。

赵二送来的烧鸡和卤煮肘子先切好,分了两份四碟子。邻居送来的豆芽豆腐不少,姜锦先把豆腐汆烫了,拌了个葱油豆腐,豆芽也洗好,准备做个椒盐豆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