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153.【番外·古代篇】

2022-05-12 作者:青律

此为防盗章, 订阅比例低于60%需等待一天才可阅读,感谢理解 虞璁漫无目的的思索了良久, 眼瞅着两炷香都烧完了,才轻咳一声。

几乎在这一瞬间,刚才还唾沫横飞拍桌子瞪眼睛的一流大臣, 齐齐的收了架势,一齐低眉顺眼的都坐了下来。

杨一清明显也争得乐不可支,连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实业兴邦,并非贬低这儒生的位置,而是让工农也有一席之地, 能更好的报效国家。”虞璁平稳道:“诸位也看见了, 如今勋戚侵占农田,也是张卿、夏卿等人在致力清算,但此事应被进一步的重视,所以朕有意新立经部,再设四司, 细化管理,诸位以为如何?”

这一次, 不赞成的神情少了许多。

杨一清在看见皇上点头之后, 斟酌道:“可是这朝中……并无更多可用之才, 正如皇上前言所说, 大部分官员只懂务国经书, 不清楚这经部的运行法子, 又该如何呢?”

虞璁微微一笑, 慢悠悠道:“所以,朕请了王守仁同杨慎一起返京。”

“另外,在座的各位年事已高,朕有意让太医院下次过来一一诊脉,为大人们多开些对应的养生方子。”

按照这陆炳询问来的消息,这王守仁也年纪大了,之前还被桂萼刁难着不得休息,若还不回京好生养着,恐怕撑不了几年了。

这古代的福利待遇还是差了些,搞得朝廷里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他看向这一圈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心里对应着刚才听来的名字,也算依稀有了印象。

桂萼和张璁,就是未来执意赶走杨一清,造成这首辅气急病逝的人。

这些臣子里,有的贪,有的不贪,但却也大多执意效忠国家,算的上尽忠职守。

有些东西,可以慢慢清算,不用急。

听闻被贬的杨慎即将返京,在座的几个尚书脸上都露出了惊异的神色。

当年陛下被杨大人气的怒极,直接让他当庭被杖责至屁股开花,如今竟然松了口,又遣他回来。

……杨大人这也算是要枯木逢春了啊。

“既然都听懂了朕的意思,回头你们再举行中层的会议,定好相关的礼度和人选,朕便不必多言了。”虞璁慢悠悠道:“立经部之事,决策权交由杨首辅,望半个月内尽快办妥。”

张璁的眼中划过一丝不甘的神色,又极快的消逝了。

“那么。”虞璁咳了一声,换了个舒服些的坐姿,不紧不慢道:“有关光禄寺冗职冗官一事,诸位了解了多少?”

皇上的话题转的太快,以至于很多人还一头雾水。

陆炳和刑部的人也算给力,把两个大臣捞进了牢里,悄无声息的一点风声都没有。

虞璁意识到还真没几个人清楚,便招手示意陆炳通报,自己唤了宫女进来,要了份点心的拼盘和果盘,又示意太监们给他们续茶。

得亏不是在现代,不然这儿就一股子烟味,能熏得人眼睛疼了。

待陆炳通报完,大臣们又开始互相使眼色,心知这光禄寺的头头估计已经进大牢里了。

“朕命人清点了下,这光禄寺若保留原有职位,需留至少四百人,从事各类杂物。”虞璁漫不经心地开口道:“余下的两千八百余人,朕不打算赶走他们。”

杨一清愣了下,皱着眉举起了手。

“首辅,稍等片刻,等朕说完。”虞璁抬起头来,慢慢道:“这两千八百人中,有三百余人,能识字书写。”

“朕打算,让这三百余人,去教剩下的一千二百人,待两个月后,学成者,再去教剩余的所有人,直到所有人都学会了为止。”

“不必精通诗书,能抄写念读即可。凡达成者,俸禄追加一等,赏银五两。”虞璁估算着大概的完成度,又补充了一句:“其中不欲学字的,可以自行领了牌子,去皇庄里务农为奴。”

五两银子,都可以养活他们一家子好几个月了。

反正国家养这帮人这么多年了,也不缺这四个月的俸禄,回头等改革的成效出了,回报绝对值得。

几个尚书都露出惊愕的眼神,明显无法预估这皇帝是想玩哪一出。

“待四个月后,朕准备修书立典。”虞璁冷静道:“诸位都知道,永乐大典倾上下之力,历时六年。”

“然而朕,只想修撰《医典》、《工典》、《农典》。”

“此事暂不详议,望桂大人择一良选,主持光禄寺二千余人的习字大业。”

第一天开会,只大概交代下自己想干什么,多的事情一层层的交给下面,定期勘察调控就好。

皇帝打了个哈欠,略有些疲倦的听大臣们感慨了许久,趁着茶水又用了半盘点心,才示意散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里庸碌的一众文官好像突然被打了兴奋剂似的,开始争相讨论这些全新的概念。

其实虞璁翻来覆去的讲,也只相当克制的谈了两点。

一是实业兴邦,二是新设经部。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意外的对了许多年轻士子的胃口,一时间歌功颂德的奏折如雪花般疯狂递过来,连内阁里处理折子的几个大臣都累的没时间喝茶。

按照皇上之前的批示,这几位大臣回家之后,各自写了份感想报告,大多都深入浅出的跟着皇上思路走了一遍,也有人着意唱反调,被毫不留情的退了折子。

六部在得到肯定之后,再度将报告下达,组织各司研究新的治国思想。

虞璁在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开始思考自己得亏不是在电波时代,不然还要组织新闻联播了。

他渐渐习惯了每日上下朝的日子,又吩咐了陆炳带自己去光禄寺走一趟,看看桂萼把那些人安置到了哪里,他们现在又学的怎么样。

这一去不要紧,倒还真把吏部尚书桂萼给吓着了。

大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还真没几个像他这样工作狂似的皇帝。

绝大多数皇帝,都过着死宅般的一生。

一辈子下几次江南,都算是兴师动众,搞不好还会搞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可虞璁谈不上工作狂,他只是单纯的……憋的慌。

这后宫就那么大,御花园去两次也就意兴阑珊了。

从前自己在北京上班的时候,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过来玩,他都得陪着去爬长城逛故宫,虽然如今心态不一样,可大致转两圈以后,也还是会闲得慌。

改革不能急,什么事儿都得做完一样再来一样。

但是他把事情一一交代给了六部各位,自己反而闲着了。

六部视察了一遍,光禄寺视察了两遍,连太监们干活儿做饭的地方都转了一通。

虞璁颇有兴致的指点了下卫生安全条例,吩咐黄锦给司礼监按照后宫的规矩也定个相关律令贴墙上,扭头就打算再去一趟鸿胪寺。

他走了一半,突然想到从前自己上班时领导视察的时候,到处扫洒所有人如临大敌的样子,脚步跟着一顿。

“算了,不去了。”

让他们安生上班工作吧,免得被自己打扰了工作,还要加班,不能按时回家陪老婆孩子。

皇帝抬手摸了摸石柱上的狮子头,略有些委屈的哼了一声,忽然扭头看向了陆炳。

陆炳一瞅他那眼睛亮亮的样子,就有点想下意识的退一步。

从前他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但凡这小王爷生了调皮捣蛋的心思,眼睛就这样闪闪发亮。

当然,事后免不了自己出面背锅,被家里人拎着耳朵训一顿。

“这宫外的人,恐怕都不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对不对?”虞璁开口问道。

陆炳很想不回答,偏偏他如今成了皇上,只硬着头皮道:“是的,陛下。”

“那,咱们微服私访吧。”虞璁笑眯眯道。

这怎么玩儿?再睡一觉能穿回去吗?

皇帝大人猛地坐了起来,伸出手来揉了揉脸。

帐幔外的黄锦察觉着皇上已经辗转半宿了,小心试探道:“陛下?”

虞璁愣了下,斟酌着语气道:“朕恐怕是有些睡糊涂了。”

“公公,你告诉朕,如今是哪一年?”

黄锦也没有想太多,温声道:“回陛下,如今是嘉靖七年。”

——嘉?靖!

——我穿到嘉靖皇帝朱厚熜身上去了?!

这大明朝虽然皇帝多,历史也又臭又长,但是有几个皇帝及相关的几段历史,自己的印象那叫一个深刻。

美食达人朱高炽,活生生给自己胖死,走路都得太监扶着。

动物园主朱厚照,喜欢养男宠娈童,皇宫里搭了个兽苑,搜罗各种狮虎豺狼金钱豹,脑子一抽还自封将军出去打仗。

修仙狂魔朱厚熜,几十年如一日的写符箓炼金丹,给一帮道士封爵赏禄,专心致志研究成仙方法,连朝都懒得上了。

所以——我真的,真的穿到那修仙皇帝朱厚熜身上了?

得亏没穿成崇祯同治之类的倒霉蛋。

虞璁后背有些发凉,心想还好是明朝中期啊,这时候大明国还没完蛋,还能抢救一下。

这朱厚熜原本是藩王出身,可那个当皇帝的哥哥不仅喜欢胡来,暴毙之前连个子孙后代都没有留,江山社稷就只好强行交给这个在湖北安心当王爷的弟弟,算是让他白捡了个皇帝的位置。

朱厚熜十五岁时赴京登基,还没进城就跟宫里的老臣们较劲折腾,一辈子活的倒也算恣意洒脱,压根不管那些大臣们的念叨,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眼下自己连这老太监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宫里来去全靠轿子抬着自动寻路,简直跟废人没有区别。

虞璁心里叹了口气,脑袋里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名字。

如果说这朝廷上下还有谁可以信任亲近,就只有他了。

——陆炳,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重臣,是这皇帝乳母的孩子,竹马般一起长大的兄弟,更是肯拿命去火海里把皇帝背回来的挚友。

论地位,论交好,都是值得一辈子信赖的人。

古代没有消防车,也没有任何防护道具。这个陆大人肯只身赴火海把皇上给背出来,那就真的是过命的交情。

关闭